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数学博导的人生求索路——访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张文鹏

咸阳日报 2014-05-13 23:16 大字

张文鹏教授

本报记者 杨波海 任莹

初夏季节,西北大学南校区道路两边的树木已开始抽出新枝,校园内柳絮飘飞。5月8日,记者如约来到张文鹏教授的办公室。两张电脑桌、一张会议桌,几把椅子和几个高大的书橱,还有地上摆放的一些盆栽植物,采访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了。

已经56岁的张文鹏脸上,清晰可见岁月留下的痕迹。但与他交谈时,满是笑容的脸上,乐观的心态,却让人对他的真实年龄感到质疑,无法相信眼前的这位学者竟是一位年近六旬的教授。生活中,张文鹏喜欢旅游、唱歌,常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他自己形容是“玩得比谁都疯”。尽管爱玩,可张文鹏却从不耽误工作上的任何事情:“不管什么时候,我之所以能够随心去玩,是因为我在工作时就一心工作。这也是我想要教给学生们的一种生活、学习态度。”

三次高考,历经曲折终圆大学梦

1979年,张文鹏因数学成绩优异被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破格录取。回忆起当年的求学路程,张教授很是感慨。

“我们这一代人是生不逢时,”1972年,张文鹏考入礼泉一中学习,在校期间数理化成绩非常优秀。1974年高中毕业后,张文鹏成为回乡青年,这一呆就是三年。“回家劳动,不是干农活,就是去砖厂烧砖。”说到烧砖的经历,张教授一边描述,一边做着手势,“在烟炉子上,下边的气一烘,迎面就是热气和黑色的灰,一趟下来全身都是黑的、烫的,很辛苦。”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已经离开学校三年,并在此期间没有接触课本的张文鹏,对于参加高考没有信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考试,结果除了数学外,其他的一塌糊涂。”随后,他选择复读,“我在数学上的成绩一直比较突出,复读时的一些解题思路上,很多连老师都赶不上。”经过一年的努力,张文鹏如期参加高考,并以优秀的成绩被大学录取。可一个意外让他与大学失之交臂。“当时不允许同时报大学和中专,但我一心想摆脱在农村劳动的命运,就偷偷地报了两个。成绩一出来,两个都被录取了。结果被人举报,将我的资格取消了。”从被录取到被取消资格,一起一落间,张文鹏很失落。“打算放弃,因为我已经20岁了,在一群应届生堆里,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尽管如此,不甘心的张文鹏还是给自己一次机会。补习时,熬夜看书做题已经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只有逆境才有利于人的成长、发展,否则,就很难下决心去干好一件事情。”1979年,张文鹏第三次参加高考并最终被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破格录取。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数学领域的研究之旅。

步入大学,开启人生新旅程

1979年9月,张文鹏走进了大学校门。当时班里同学中,21岁的他年龄偏大。“到了学校,别人都是成绩优秀年龄小,而我却相反。压力很大,担心自己跟不上。”不服输的他将压力变为动力,一心扑在了学习上。“对数学很痴迷,常常泡在图书馆看数学领域的各类书籍。一看就是一天,经常忘了吃饭。”长期的努力,让张文鹏愈加自信:“有一次,老师讲一道题,讲完之后问大家怎么样,我当时就举手反驳了老师的观点,其他同学认为老师怎么可能错呢。结果我将自己的思路一讲,被老师认可了。其实也要感谢曾经的老师,如果不是他们的肯定,我想我不会在这条道路上成长得更快。”

大三时,张文鹏报考了山东大学潘承洞院士的研究生,“有些老师认为我不知天高地厚,但我确实没有多想,因为我选的是‘数学理论方向\’的研究,而只有山大潘教授名下有这个课题。”尽管遭到众人质疑,可张文鹏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被潘承洞院士破格收入门下。“能被潘院士录取,还有一段故事。我当时的专业课成绩都在90多分,但英语特差,没有达到山大的分数线。潘院士觉得我在数学上很有潜力,就专门派人从山大来给我辅导英语,结果还是成绩不行。但他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以后在数学领域的发展,最终破格录取了我。”

1985年,研究生二年级的张文鹏在潘院士的指导下直接攻博,继续深造。“人往往到某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定位就不一样。曾经在农村,想着只要吃饱穿暖就好了,可走进学术研究领域,就想着要出成绩,那就必须努力。”

做好向导,带领学生攀登数学高峰

1988年,张文鹏回到西北大学,成为数学系第一位博士。1991年,西北大学恢复教师职称评定,张文鹏被评为教授。“直接从一个助教被评为教授,当时许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其实这还是源于从在89、90年期间的研究工作。”此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1993年,张文鹏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他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授研究类二等奖,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首届科技新星。并被评选为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等等。与此同时,他5次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次。他的研究给出了各种数论函数均值的渐进公式,潘承洞院士曾经这样评价他:“张文鹏的研究成果对L-函数的均值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推动了这个领域工作的发展。”

作为成绩卓著、硕果累累的博导,张文鹏总是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在参加一些较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议时,只要有条件,我都会带我的学生去参加,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较高的学术平台。”如今,张文鹏带有6名博士,10名研究生。对于教师这个工作,他最看重的是培养学生们的责任心,学习、生活的热情,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自学和思考的能力。而他,也想教给学生们积极向上,乐观平和,而又不失个性的治学、生活和人生态度。他说,教师这个职业就同向导一样,需要为自己的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就像攀登珠峰,好的向导会让你不走弯路直达顶峰,而不好的向导,让你在走了许多弯路以后,还有可能无法到达终点。”

寄语家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虽然离家已有30多年,但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张文鹏的话语也由原先淡淡的乡音变为浓重的礼泉方言。

“礼泉建体育馆的时候,我还在里面上过工,送过砖。”提起在家乡的故事,张文鹏的情绪顿时兴奋起来。“我们家就在去袁家村的旅游路旁边,经常会和朋友一起去袁家村看看,这是咸阳的骄傲。”对于咸阳的变化,张文鹏直言变化很大,“不管是基础建设还是群众生活,变化很快、很大,感觉自己都渐渐地成了陌生人了。”张文鹏笑着说。

对于家乡建设,张文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咱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咱们现在发展旅游,外地人来咸阳,看的不仅仅是旅游景点,还有人文风俗。人文内涵的提升,对咸阳能不能走出去是一个挑战。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方面的一个引导推动作用,让咸阳以一个高素质、有内涵的城市形象面向全国,面向世界。”(B)(12)

小资料

张文鹏,1958年8月出生于礼泉县裴寨乡。现为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数学会理事、《Scientia Magna》杂志主编、《纯粹数学与应用教学》杂志副主编等职。陕西省有特殊贡献专家,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被国家人事部评选为“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张文鹏主要从事初等数论及解析数论的研究工作,他对数论中著名的Dirichilet L-函数,Hurwitz zeta- 函数以及Dedekind和的均值定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尤为突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数学天元基金项目等20多项科研工作。并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源期刊上100多篇,这些论文结构严谨,推理准确,受到了国内外有关权威人士的好评和重视,他曾多次应邀在美国、日本、土耳其、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新闻推荐

农行咸阳分行20亿元支持礼泉主导产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王高峰)6月3日,礼泉县政府与农行咸阳分行签署20亿元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支持礼泉县主导产业发展。在未来的三年中,礼泉县政府、农行咸阳分行将围绕果业、食品、旅游等产业链上的种植、储藏、...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