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机制研究 ——以关中印象地袁家村为例 仇萌

咸阳日报 2013-10-09 23:28 大字

袁家村熙熙攘攘的人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空闲时间,人们开始乐于去农家休闲亲近自然,乡村旅游产业逐渐兴起形成新潮流。其中大多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都面临相似的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承压能力差;分配不公平,村民贫富差距大;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缺乏人才,整体素质低;没有品牌,无法长期发展等各种问题。被称为关中印象地的礼泉县袁家村作为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即便备受外界赞誉,游客络绎不绝,却也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遇到类似难题。本文作者亲自深入袁家村走访调研,结合实际,以袁家村为例进行研究,为解决乡村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使乡村旅游产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理想状态,提出以下五点科学发展机制以供参考。

第一,产业转移优化升级机制。乡村旅游产业转移优化升级机制设计,主要是为了打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锁定效应,实现农村旅游多元化经营,摆脱单纯依赖农家乐发展的道路。袁家村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是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扩展,在逐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发挥整个相关产业集群的集约化生产效应,并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来摆脱对农家乐的单纯依赖。二是积极引进或扩建新商业区的发展。为使农村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避免出现留不住游客现象的发生,应不断引进或扩建丰富多样的商铺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积极鼓励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农村旅游的良性发展;三是高端定位,积极发展供应链,加强多方合作,走出去,使农村区域的产业从单一的、低技术含量的民俗街农家乐为主向多元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陕西礼泉袁家村在产业转移优化方面进展和成果近年来有目共睹。村支部、村委会一直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全面提升袁家村旅游业的档次和水平,实现升级和转型,进入高端旅游市场,吸引海外游客及国内高端客户。总投资将达到5000万元。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不仅取得相当的经济效益,而且未来前景十分可观。

但是,袁家村也面临自然景观先天受限,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将游客留下来,更多的是游客当天来去,逛逛民俗街吃顿农家乐,参观游玩项目太少限制了其发展和经济收益。虽然已有相应的建设计划但速度过慢。

第二,构建利益共享机制。一是确立地方政府、投资企业与当地居民三者之间博弈关系,明确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策略选择及支付。二是把基础建设视作乡村旅游产业各方利益主体所共同承担的成本,科学界定当地居民的权益和当地政府的职责,确定各个利益主体所占权重。三是从城乡产业形成价值出发,对城乡产业的价值链研究,建立城乡产业利益分配模型,选取科学评价指标,对地方政府、投资企业、当地居民三方进行赋值,求出参与利益分配的分值。四是确定地方政府、企业及当地居民的分配比例、权重与成本贡献计算。

“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村上每年已经花费很大,而受益的却是农家乐和经营户,所以村上对这块的投入也缺乏动力。”一位村干部直言不讳。对于转型仅四年多的袁家村而言,困惑的不止是如何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问题。

2010年,袁家村人均收入突破15000元,用邻村村民的话:“袁家村家家都有小汽车,富得流油。”但实际上,由于所处位置和家庭情况的差异,62户村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差异,“有的家里有两辆汽车,而有的还在骑摩托车。”

“以前都在村里的厂子上班,大家收入差不多,现在搞农家乐的都赚大钱了,其他的在村里打打工,赚得少。”在一些村民看来,与之前相比,收入的差距已经渐渐拉开,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如今这种现象,根源在于缺乏利益共享机制。如何去设计一种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增加社会福利,稳定社会秩序,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是在寻求经济效益的开发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绿色开发,促使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二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城乡产业建设合理规划,打破农村经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环境依赖性。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科技投入,以科技发展为动力,让有限的土地能高效绿色地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袁家村建立符合国际GAP农产品管理规范的生态基地,提供符合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的生鲜农产品。通过订单农业,共同创建从种植基地到家庭餐桌的网络安全农产品供应链。然而袁家村因为自身区域面积小又重旅游业发展,从而种植业并不发达更无特色,失去了乡村旅游业的内涵。由于投身旅游业赚钱快多还轻松,务农的村民越来越少。大多数村民只看重眼前利益,不顾长期持续发展。

第四,民生创新激励机制。乡村旅游业是一个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从而会对人力资本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人力资本的投资将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相反,人力资本的缺乏也有一定的锁定效应,制约了城乡产业的转型,劳动力大多被限制在低劳动技能要求的农村经济产业,而不是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或教育程度,继而忽略了人力资本的积累。究其缘由,在于农业活动的投资回报率和预期收益率高,而人力资本的收益见效较慢,周期较长,人们接受教育的意愿降低,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劳动力大量向外流出,知识创新缺乏合适的机会,人力资源开发相对滞后。所以民生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要以人为本,从民生创新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创新免费义务教育模式,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吸引创新型人才,实现城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从外引进管理型人才,打破小农思想保守模式,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避免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袁家村现状是年轻人都进城务工,而留下的人力资源基本由妇女老人儿童三部分组成。人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旅游业发展人口素质也相当重要。一定程度上,农村人口素质不高限制了袁家村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长期形成的轻视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根深蒂固,多数村民不懂得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道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投资与其收入不成正比。要想将袁家村的规模做大做强,必须有一支能力高素质高的管理队伍,这也恰恰是目前袁家村亟须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打造品牌效应机制。一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乡村旅游大多档次低、质量不高,局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打打麻将,钓钓鱼”的经营模式,与农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对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不够,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利用。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经营格调单一,缺乏独具特色的休闲项目和拳头产品,缺少“只此一家”的独特之处和浓郁的农家特色,不能满足群众对乡村旅游的期待心理。二是缺乏相关旅游纪念产品的开发。据统计,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可达40%-60%,平均水平也有30%,而我国这一比例平均为22%。一般来讲,人们在一个地方旅游后很愿意带上一些当地的旅游纪念品或者特产,而袁家村的乡村旅游旅游购物品单一、季节性强,以农产品为主,没有把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农产品很好地展示给游客。新兴旅游购物品少,以传统旅游购物品为主。 (B)(12)

新闻推荐

礼泉“三项整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本报讯(郭创彭靖宇)今年以来礼泉县立足实际,进一步加强三项整治工作,优化发展环境,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110个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91个,其中58个重点项目,已建成5个。为确保“三项整治”...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