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路通天 董信义

咸阳日报 2013-08-07 02:46 大字

我从小就出生在九嵕山下那个像簸箕一样的村子——上古村。我在上古村生活不到20岁就出门求学了。

20岁前,我印象最深的是村子周围的村子,村子北面的桃花陵,桃花陵下被村子围绕的石鼓镇。我知道比石鼓镇还要豁大的是“天降甘霖”的礼泉县城。比礼泉县城还要豁大的是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有个王者之城叫咸阳。当然,在这期间,书本给了我辽远的想象,金陵烟雨,北京长城,三峡瑰丽,草原牧歌。那些地方我都没有去过。要去那里,还是要从我脚下的上古村出发,一步一步走向那里。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在那个闭塞的时代,用煤油点灯,靠手推车出门的日子,怎么敢想象有朝一日会坐上火车或者飞机去千里之外的地方看风景。

那时的我,看到的路是村子和村子相连,村子和田野相连的乡间土路。我无数次走过乡间的土路,割麦子、种玉米、拾棉花、踏红芋,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泥泞还是尘土飞扬,都留下了我美好的记忆。那时的我,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艰辛生活中从不褪减的锐气和快乐。尽管风雨中跋涉艰难,尽管风雪中寒风刺骨,我都会义无反顾,按照家人的要求和自己心的向往大步向前。

那时,最宽阔最令人遐想的是从烟霞通向石鼓镇的柏油马路了。这马路严格意义上叫备战路,是为了预防北方发生战事而扩修的一条硬化路。村子里的人说这条马路通天,一边通向石鼓镇、通向县城。一边通向北屯,通向泾河那边日出地方。

天在头顶,天在空中,一条马路怎么通天,我颇为疑惑。

1983年9月3日,我在舅舅的陪送下,背着铺盖卷,提着花布包,怀揣亲邻你伍块、他三块凑成的学习生活费,惴惴不安地站在烟霞公社唯一的站牌下,等待去咸阳的长途班车。心里是自豪、是忐忑、是向往、是不舍,我说不明白。我终于靠自己的勤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要去上大学了。在那一天,我经历了人生的轮回悲喜和灿烂。

尽管学校在城市的东郊,有火车和汽车,但我还是体味了我从来没有体味的美好和失落。我总算走出了烟霞公社上古村,远离了头顶日头背流汗的日子,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方向和天空。那天,送我出行的父亲和母亲就站在村口,父亲无言,只是拍了拍我的肩,一句话也没有说。母亲满含热泪,抓着我的手,似乎怕我这一走,就走丢似的,千叮咛万嘱咐,照顾好自己。我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但那时我少不更事。我放下母亲的手,转身离去,我怕自己受不了,怕母亲看见自己泪流满面。我毅然决然踏上故乡的那条大马路,沿着这条大马路我将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地方。第一次走进千年帝都咸阳,第一次看到城市的马路油光油光,第一次看见大商场大市场,第一次看到穿着中山装,提着公文包的人迈着大步走过城市的街道。我在想,什么时候,我故乡的路也这样光鲜平坦,我至亲的乡邻也如城市的人那样秀气清爽,迈步走在康庄大道上。

时光飞逝,我已经走近人生知天命的年纪了。沧海桑田,世事巨变,知识改变了我自己,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在创造神奇的过程中人也变得更为神奇了。我脚下的路变宽变平变硬了,人走在上面,踏实平和自如。而我心中的路则一直向前延伸,或如彩虹,飞架天地之间,或似盘龙,腾云驾雾在山川沟道。真是路通向哪里,文明就延伸到哪里。其实,路何尝不是人创造的最灿烂最神奇的文明呢?

每次我驾着自己的“智跑”越野小车,飞弛在回家的高速路上,穿行在故乡的新修公路上,心旷神怡,陶然醉然。自己似乎不是生活在人间,到是游历在胜景诱人的天堂。30年的时光,现实的路和心中的路重叠在一起,使我忽然明白马路通天不仅仅是儿时记忆飞翔的印痕,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只要心中的路灯火通明,现实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B)(11)

新闻推荐

礼泉教育局资助张钦学费问题解决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礼泉县昭陵镇店一村新生张钦因家庭贫困无钱上大学,本报8月6日报道后,县教育局立即了解情况,并给予帮助。县教育局8月7日就为张钦办理了生源地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并资助上学路费500...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马路通天 董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