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致富有门道 生态有保障礼泉旱腰带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齐头并进

咸阳日报 2012-08-15 23:5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刘伟 通讯员 张亮)“让我没想到的是,从梅杏成熟的时候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村里的御杏观光园每天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特别是到了节假日,村里的农家乐家家都红火,我们家也跟着沾光不少”。日前,记者在礼泉县旱腰带地区的烟霞镇山底村采访时,年近6旬的村民何述先高兴地说。像何述先一样,礼泉县旱腰带地区群众都因该县近年来大力调整旱腰带地区产业结构,鼓励群众发展特色杂果、乡村旅游、科技养殖等多种经营而尝到了甜头。

礼泉县辖区有13个镇,2个社区。其中,南坊、叱干等6个镇及昭陵社区都地处旱腰带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产业基础薄弱,该地区发展长期滞后,一直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为了破解发展难题,使占全县总人口约三分之一的旱腰带地区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礼泉县这几年不断整合各方力量,使该地区逐步赶上了全县发展的步伐。

强基础,为民生谋福利,为产业做保障。“要致富先修路”,礼泉连续多年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每年划拨专款对礼相路、礼淳路等县镇公路进行改造维护,今年又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首先对连接312国道和关中环线的旅游路进行升级改造,在烟霞镇新修成对发展乡村旅游意义巨大的秦琼路、敬德路。目前,投资近2100余万元,途径烟霞至昭陵11个村庄、全长17公里的县乡公路——烟昭路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年底建成通车。

据统计,在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中,该县整合扶贫、交通及社会资金,全县农村共铺设水泥路、油路715公里,317个行政村实现了道路村村通。对于一些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恶劣的地区,该县实行整村搬迁,先后组织昭陵肖山、叱干朝阳村、烟霞下韩等30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的近2000户特困群众7000多人搬进了移民新居。特别是烟霞上高、昭陵索山移民新居的建成,使近400户群众告别了山大沟深的困苦生活。

在此基础上,该县积极争取国家水利项目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着力解决旱腰带地区群众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目前,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3处,其中有建陵西片、南片,石潭南片、北片等大型集中供水工程6处,建成连村集中供水管网12处,以石潭高家、昭陵肖山、尧召北山饮水工程为中心,共打了6孔岩溶井,使12万群众得到了安全用水供应。同时,原来因缺乏水资源难以发展的红提葡萄、石榴栽植面积也在旱腰带地区不断扩大。

扶持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多措并举拓宽群众致富路。礼泉旱腰带地区是得天独厚的苹果优生区,果业收入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该县这几年首先以果业结构调整为龙头,鼓励群众应用现代果园作务技术,对老化果园进行以“四大”关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实行绿色无公害化生产。县上提供财政补贴,涉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全县约20万亩的苹果果园已经实现了优质无公害化生产,今年新计划发展优质生态果园3万亩。目前,昭陵肖山、昭陵汤房等8个省市级示范园已完成建设约3000亩。该县紧紧抓住今年被列入全省百万头生猪生产大县的机遇,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赵镇天宇、昭陵宏源等旱腰带地区的大型PIC生猪养殖场建设进展顺利。一些小品种养殖,如五峰山散养山鸡、索山青山羊养殖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此外,礼泉将特色栽植、种植产业与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进行捆绑式发展。近几年来,旱腰带地区以红提葡萄、御石榴、御杏为代表的特色杂果发展效益显著,县上进行了有效的资源整合,建成了20多处葡萄鲜果采摘园,御石榴、御杏观光园,极大地增加了果品附加值,同时达到了让群众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为培养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打下了基础。

据统计,今年1至6月份,礼泉县农民现金收入达到了5686元,同比增长17.6%,旱腰带已不再是该县的发展老大难,群众收入空前提高,生产、生活环境随着发展建设的深入越变越好。(C)(5)

新闻推荐

礼泉城镇建设实现再次飞跃

本报讯(罗文娟)今年以来,礼泉把城镇建设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通过合理的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城乡统筹、建管并重、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使礼泉的城镇化建设又一次驶上了快车道。礼...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