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起来,更要富起来 ——礼泉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咸阳日报 2011-04-15 11:43 大字

通讯员 张亮

肖山村,一个礼泉北部旱塬上曾经的贫困村,当地人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当时的生活囧态:“种了一料子,割了二抱子,收了三帽子”,缺水、交通不便、缺少致富产业,严重制约着该村的发展。然而,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肖山村在礼泉县的正确指导下,大兴水利、道路、人居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以石榴为主的致富产业,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800元达到了8200元,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只是礼泉在近年来依靠产业扶贫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依靠民生工程扶起来

扶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几年里,该县在扶贫工作方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先抓民生基础工程。在全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针对个别特别贫困的村子,以告别土窑洞、告别独居户、告别危漏房的“三告别”工程为突破,对每年的扶贫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县上最大限度地将人力、物力、财力向贫困村的民生改善和产业发展上集中,仅2010年,通过各种渠道筹资3100多万元,用于81个贫困村中特困人口的搬迁房建设及生产、生活改善等基础工作,完成了“三告别”搬迁房建设582户2579人,目前200多户已搬进新居。

不仅仅是这些,“十一五”期间,礼泉在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9000多万元,改造县乡油路150公里,建成通村公路730多公里,全县317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联村供水工程135处,有效解决了1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0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3万亩,衬砌U形渠道98公里。

抓住特色产业富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礼泉是个农业大县,该县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工夫,针对贫困村大部分地处中部旱腰带的实际,组织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杂果经济林木。经过多年努力,已建成了昭陵肖山、烟霞上高为主的石榴栽植基地8万亩;以昭陵汤房、建陵西洼为主的红提葡萄栽植基地3万亩;以昭陵尧召、叱干东王庄为主的花椒核桃基地2万亩。目前,全县特色杂果经济林木总面积约15万亩,成为贫困地区群众致富增收的有力途径。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695元,旱腰带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600元。

打响特色品牌走出去

礼泉产业扶贫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其间涌现出了一些响当当的产业品牌,不仅有涉农产业,也有文化旅游产品。史德榆村御桃、昭陵肖山御石榴、烟霞山底御杏早已闻名省内外。其中,昭陵御石榴已被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陕西省林木良种,该县把御石榴作为一项主导产业在旱塬地区大力推广,免费给群众提供苗木和作务技术指导。这几年,这些特色农产品还未成熟就被抢购一空,每公斤优质御杏50元,每公斤优质御石榴80元供不应求。 (B)⑤

新闻推荐

礼泉打造节水型社会新格局

本报讯(刘伟娟赵晓晨)礼泉县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建立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全面打造节水型社会新格局。根据《礼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