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旱腰带”渐成群众致富“聚宝盆”
本报讯(刘伟娟)宋卫锋是烟霞镇山底村一位通过栽植御杏发家致富的农民,他家有2亩杏园,今年以12元每斤的好价格卖给了台湾客商,为他创收近3万元。他说:“杏比其他水果好作务、投资少、产值还大,真成了我们旱塬上的‘金蛋蛋\’了”。他用一首歌谣向笔者讲述着现如今自己的殷实生活:“九嵕山下新亮点,荒坡沟壑变绿洲,‘金蛋蛋\’满树挂,美元人民币齐来到,产业调整生态路,农民颜开钱包鼓。”其实,这是礼泉县北部旱塬山区发展特色经济林,改善生态环境,促群众增收致富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礼泉坚持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原则,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栽植以御石榴、花椒、葡萄、核桃为主的特色杂果经济林,走出了一条旱腰带地区变资源劣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
礼泉县北部和中部旱腰带地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涉及6个乡镇,152个行政村,15.99万人,耕地面积31万亩,其中水利灌溉面积仅5.58万亩,经济现状明显较平原地区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穷山恶水的面貌,该县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成功经验,经过分析对比,确认石榴、花椒、红提葡萄、核桃等品种既耐旱、又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色水果,是适宜北部旱腰带地区发展的最佳产业,并适时提出了在旱腰带地区大力发展杂果经济林,建设万亩御石榴,万亩花椒,万亩红提葡萄,万亩酸枣接大枣,万亩李子、核桃、杏等5个万亩杂果基地的项目计划。截至目前,该县形成了以昭陵肖山为主的御石榴基地5万余亩,以史德、新时为主的御桃基地3万余亩,以昭陵、建陵为中心的红提葡萄基地2.7万亩,以烟霞山底村为主的御杏基地2万亩,花椒已发展到2万亩,李子、核桃等杂果2万亩,每年可为群众增收3亿多元。群众富裕了,栽植规模不断扩大,现如今,杂果经济林让这里的荒山披上了绿衣,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色时令水果走州过县、出国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一条生态路带动的致富路,让当地“旱腰带”渐成为群众致富“聚宝盆”。(B)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亮)自2006年“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建立并实行了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专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187名,并成立了礼泉县青少年普法讲师团和礼泉县普法讲师...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