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旱原山村的浓浓绿色 ——记礼泉县昭陵乡肖山村党支部书记曹建勋

咸阳日报 2010-02-08 00:40 大字

石榴已成为肖山村的主打产业。

曹书记(左三)给外国友人讲解石榴种植技术。

肖山村新建供水点,解决了近3000人的吃水问题。

移民新村屹立于昭陵脚下。

图/文本报通讯员 刘伟娟 本报记者 阎莉

石榴树漫山遍野处处见,环山油路修到了家门口,一排排崭新的大瓦房连成片,一股股甘甜的清泉引进家,健身广场上人涌动,文化书屋里声浪起。这就是礼泉县昭陵乡肖山村——一个渭北旱原山村,在党支部书记曹建勋带领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之后所展现出的新面貌。

肖山村位于礼泉县昭陵脚下,虽是龙脉福居之地,却没能给这块贫瘠的土地带来生机。昔日的肖山村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山沟沟土洼洼里,过着“吃水如油、十年九旱、四季不见雨、靠天吃饭”的日子,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1200多人,2860亩旱耕地,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是礼泉北部“旱腰带”典型的贫困小山村。近年来,面对一贫如洗的根基和如此艰苦的环境,村两委会一班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紧抓建设新农村的大好机遇,一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旱腰带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1999年曹建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首先意识到,肖山要发展,党组织建设是关健。该村从建立健全支委例会、学习制度和党员、村民大会制度开始,对重大问题,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力戒独断专行、盲目决策,培养了一支高标准、严要求的领导班子,先后5次被市县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这也为共创致富路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刚上任,新支书面对艰苦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深深地意识到要致富首先要解决多年来靠天吃水的问题,他走县进市,找领导、摸路子。机遇总是偏爱勇于开拓的有心人,水利项目最终惠及肖山村。他先是带领群众打了一眼200米深的机井,虽出水量仅为每小时20立方米,却解决了肖山村人祖祖辈辈靠天吃水的历史。在此基础上,2005年,又投资12万元,建了一座二级抽水站。2008年的6月,依托水利项目,投资120万元打出了601米的深机井,并修建了一座500吨的蓄水池和二座200吨的蓄水池,同时铺设暗管5000米、水桩260个、衬砌渠道1000米,彻底解决了8个自然村及周边近3000名群众的吃水问题,还使1200余亩的旱地也喝到了水。从此水不再是制约肖山村发展的瓶颈。

要致富,先修路。村里通往外界的主干路每逢下雨天,村里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曹建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修路又成了他的“中心工作”,数日内不断地穿梭于市、县及交通部门之间,终于在村民们未出一分钱的基础上,修筑了5公里长的通村油路,总投资100余万元。2008年,该村争取到千村示范项目资金220余万元,实施移民搬迁和修善房屋,从根本上改善了178户近千人的居住环境。2009年,肖山村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先后投资了80万元,修建了健身广场、标准化卫生室、文化书屋、警务室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省市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水通了,路平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这个小山村的支部书记又在琢磨着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1999年,肖山村被列入礼泉县退耕还林重点村,结合地域特点及栽植御石榴的历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成了“一村一品”示范村。为了让群众真正了解退耕还林的好政策,曹建勋入户讲解、动员,并召开村民大会集中学习外地经验。为了带动群众,他先从自家地里做起,不到一个月时间,全村实施退耕还林1200亩,群众每年享受国家政策补助19.2万元,到现在,已领取国家退耕还林补助金153.6万元,该村被市上授予全市退耕还林示范村称号。现已发展石榴经济林2100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73%,仅此一项每年为群众增收上千万元,占到人均收入的75%以上。肖山村不仅成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还成功地打造了“生态农业示范村”这张优美的生态名片。如今,肖山村已带动周边旱腰带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林10万亩以上,初步显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成为礼泉北部旱腰带地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提起这位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周边群众们无不感叹:“曹建勋不仅是肖山村的能人,更是我们旱原山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C)②

相关链接

礼泉旱腰带地区简介

礼泉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水资源紧缺,旱涝灾害频繁,特别是北部山区地处黄土高原的南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与横贯东西的其他地区一同被称为渭北“旱腰带”。礼泉北部旱原共涉及6个乡镇、152个行政村、15.99万人,耕地面积31万亩,其中水利设施面积仅有5.58万亩,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产业发展相当缓慢,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经济现状明显较平原地区落后。近年来,该县把旱腰带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三告别”工程,按照“搬得出、住得稳、富得快”思路,用6年时间解决独居户、危漏房、地坑窑的搬迁;实施重点村整村推进工程,主攻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和农田建设,改善各项社会事务和村容村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旱腰带群众增收工程,先后在旱腰带地区发展各类杂果3万亩,每年为农民增收近亿元。(C)②

新闻推荐

礼泉不断加强文化建设

本报讯(张俊强)近年来,礼泉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交流成果显著,文化市场日益繁荣,非遗保护、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礼泉县文化底蕴深...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