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礼泉扶贫开发显成效

咸阳日报 2009-11-03 15:28 大字

本报讯(张亮)近年来,礼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通过强化贫困地区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使扶贫地区的社会面貌和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礼泉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旱腰带地区的六个乡镇,按照年人均纯收入865元的贫困线标准,2001年底,该县共有贫困人口15.88万人。为了尽快带领贫困群众走向富裕,县上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近200个贫困村进行摸底调查,由30余位县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分片分段进行包抓扶贫,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松手。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全县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目前的9.6万,约6.28万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抓好道路、人饮、居住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至今,礼泉财政及社会各界共投入扶贫资金3160余万元,重点帮助近百个贫困村实施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先后新修道路约310公里,解决了6.1万人的行路难问题;修建修复人畜饮水工程42处,解决了4.71万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同时,该县又投入专项资金1180余万元,对昭陵乡肖山村、叱干镇朝阳村等30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进行易地移民搬迁,共建成移民新村20个,房屋3870间77400平方米,使1173户6858名贫困群众彻底告别了穷山恶水的居住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为了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该县先后新建和改造危漏校舍40所,并每年抽调大批县城骨干教师深入基层支教,4200余名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上学得到保障。另外,通过栽植大批绿化苗木、改造电网、改厕建沼等措施使贫困地区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45个村一跃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引导和扶持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该县经过充分调研,摸清以北部旱腰带六乡镇为主的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和外部市场需求,决定在南方、叱干、建陵三乡镇继续促进果业发展,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建设30万亩以上的果品优生带。在昭陵、烟霞、赵镇三乡镇大力发展以石榴、花椒、葡萄为主的特色杂果产业区。为此,该县先后为81个行政村的1920户群众发放贴息贷款3026万元,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普遍因家底薄,缺少生产启动资金的问题。经逐年发展,昭陵肖山御石榴、建陵凉马大红袍花椒、昭陵汤房红提葡萄等已成规模,全县目前共栽种石榴3万亩、花椒1.3万亩、葡萄1.2万亩,贫困地区人口户均增收3100元,人均增收620元,近万人因此脱贫。同时,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大批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礼泉通过“雨露计划”共培训安置农村贫困户青年5200余名,平均月工资1200元以上,就业稳定率85%,此项举措成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B)⑥

新闻推荐

多块学生自制的科学发展观展板日前在渭城中学进行了评

▲40多块学生自制的科学发展观展板日前在渭城中学进行了评比。为推进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在高中学生中实践科学发展观,该校于10月29日至11月6日举办科学发展观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看板报、评板报...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