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法绩慧眼识才

咸阳日报 2021-03-10 08:11 大字

任耀博

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晚清政局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但左宗棠的科举功名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他早年参加乡试时,更是差点与举人功名擦肩而过,幸亏当时的主考官独具慧眼,从落选试卷中将他的试卷取出再阅,他才得以补录成为举人。这位主考官便是泾阳人徐法绩。

徐法绩(1790—1837),字定夫,号颐庵。清代西安府泾阳县土门徐村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十二年(1832),徐法绩赴湖南主持乡试。他抵达长沙时,受到湖南学界士林的热烈欢迎。据传,当时忽然乌云密布,疾风骤雨,在场的一位湘籍名士遂出一上联“大雨淋漓,洗净大街迎学士”,说上天为迎接徐法绩学士,专门下大雨洗净大街,以示接风洗尘,真诚欢迎之意。徐法绩当即对出下联“天雷霹雳,打开天眼看文章”,认为电闪雷鸣是老天睁开天眼来看考生们的文章。上联不无几分奉承讨好之意,下联则表达了要公正取士的决心。

这次乡试,左宗棠的试卷本已落选为遗卷,但是恰逢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即按例可从遗卷中再补录若干名。此时,副考官胡某逝于任上,主考官徐法绩遂从本已淘汰的五千多份遗卷中再选六名进行补录,经过反复查看,最终选中了六名,第一名文章题目是《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作者是左宗棠。

但徐法绩建议同考官按程序补荐时,却未获同意。某考官说:“中不中由你,荐不荐由我。”坚持不改左宗棠试卷上“欠通顺”的批语。同考官地位仅次于正副主考官。双方意见不和,争执不下。这时徐法绩说自己是按谕旨为国抡才,并非徇私情。道光帝曾下过谕旨,明令各省主考要“认真校阅,务求为国家得人”“必须将闱中试卷全行校阅”“不得仅就荐卷取中,方为不负委任”“倘各直省正副考官草率从事,一经朕别有访闻,即将该主试严惩不贷。”徐法绩遂把左宗棠试卷让其他同考官传阅,多数考官都觉得文章立意高远,文采非凡,“乃无异议”,就力荐左宗棠。

那位同考官不得已才将批语改成“尚通顺”。湖南巡抚吴荣光得知所取者为左宗棠时,向徐法绩表示祝贺,认为取人得当。因左宗棠当时已略有才名,这时所有人才不再质疑。道光十四年(1834),徐法绩“迁太常寺少卿。寻以病乞归,逾二年卒。”关于这次搜遗取才,《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七)也有相关记载,徐法绩“典试湖南,其副病殁,独专校阅,遍搜遗卷,拔取多知名士,而得於遗卷者六人,大学士左宗棠其首也。”

徐法绩于道光十七年(1837)去世。同治八年(1869),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率兵赴西北,路过泾阳,命人将徐法绩墓修葺一新,并亲自撰写碑文,即《太常寺少卿徐公神道碑铭》,碑文中提到当年搜遗取才之事:“其年秋,公以礼科掌印给事中主湖南乡试。特诏考官搜遗卷,副考官胡以疾卒于试院,公独校五千馀卷,得士如额。解首为湘阴左宗植,搜遗所得首卷为左宗棠。榜吏启糊名,监临、巡抚使者吴公荣光避席揖公,贺得人,四座惊叹。”

据记载,左宗棠的《太常寺少卿徐公神道碑铭》,书法“笔势苍劲有力,为泾阳清时名碑,远近传颂”。同时,左宗棠还购田修茔,建牌楼植柏树,置专人守徐墓等,以示追思缅怀。

左宗棠虽经徐法绩拔取中举,但多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清朝科举时代用人,素重资历出身。当时有一种说法,“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为大学士,死后谥号不得有‘文’字。”因此,仅有举人功名的左宗棠很难突破这些成例,但他最终还是依靠累累功勋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殁后谥为“文襄”。

正是徐法绩“打开天眼看文章”,力排众议,坚持公正取士,力荐左宗棠入围,否则左宗棠恐怕还得继续在乡试中蹉跎岁月。道光皇帝曾在谕旨说,学人士子“一经屈抑,又须三年考试,或竟有终身沦弃者,岂不可惜?”应当说,徐法绩的知遇之恩,左宗棠是终生难忘的。这也才有了左宗棠西征途中,暂停泾阳,祭拜恩师,为徐法绩扫墓树碑一幕。(B)(13)

新闻推荐

强监管 增品质 提内涵 泾阳全域旅游走上发展快车道

本报讯(记者刘计划)去年以来,泾阳县按照“一切产业旅游化、一切旅游产业化”发展思路,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抓手,通过强监管建...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