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体经济尝试从“地里淘金” 响塘社区居民租地380亩当“农民”
响塘社区团队在农场移栽果树。
■记者陈静文/图
在很多人看来,农民才从土地里刨食。然而,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漳浒寨街道响塘社区的居民却“反其道行之”,从繁华的都市走向广袤的农村,租赁下泾阳县兴隆镇380亩土地发展农场经济。“今年时间赶得紧,只种植了170亩小麦,20亩油菜,来年春天计划种植些瓜果蔬菜,让居民们来认领菜地呢!”。12月9日,响塘社区书记兼响塘村经济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于守连,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农场的发展情况。他一心想搞好集体经济,构思了四五年,同时考察了全国十几个地方的农业,最终决定尝试从土地里闯出一条路子。
回迁村民就业难探索农场经济
响塘社区的前身是响塘村,随着响塘村2015年回迁,村民住进宽敞明亮、水、电、天然气、暖气一应俱全的房子,村民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他们正式成了响塘社区居民。
今年48岁的张军作为响塘社区一分子,和村里人一样,每人分得30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15平方米的商铺,他即使不工作一年也有10万元租金入账,而这羡煞旁人的美好生活对他来说一点也不充实、不踏实。“富不过三代,咱总不能坐吃山空,真的开始找工作发现困难重重,就连应聘保安人家都嫌年龄大。”张军告诉记者,村里年轻人普遍比老一辈学历高一些,就业情况相对好点,有的自己做小生意也干得红红火火,就是和他一样的中年人没经验、没技术、没学历,处境堪忧。
人员知识结构跟不上,以后的路怎么走?从村子拆迁开始,响塘社区书记于守连就开始思考未来响塘人的发展问题。“人人都要吃饭,北方人离不开面条。”于守连萌生了从地里刨食的想法。这四五年来,他有意考察了全国各地有名的农业示范基地,结合网络上农业致富的各类新闻,他决定带领大家变身“新农民”——租赁土地,种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放心蔬菜水果,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之路。
2019年8月于守连担任法定代表人,带领响塘社区居民注册成立了响塘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股民代表大会上他大胆提出发展农场经济,30多人一致表决同意。
说干就干,一边完善程序、组建团队,一边建设农场。
多元化经营带动就业
“今年8月份团队在泾阳县兴隆镇租赁了连片的380亩土地,种植了170亩小麦和20亩油菜开始试水,雇用社区几名退伍军人管理土地,计划前期依托1100多名参股股民,保底自产自销。”于守连介绍,一亩地一般可产400公斤到500公斤小麦,如果受天气影响或自然灾害,产量会降低。以亩产400公斤算,170亩土地明年产量将达到78000公斤,按照出面率70%来算,可磨面47600公斤,而经济合作社参股股民有1100多人,人均才40多公斤面粉,销路有保障。
在于守连看来,发展农场经济是为了让居民吃到放心食品,增强居民幸福感。农产品的竞争未来不是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品牌和质量的较量。因此,他们的农场只上农家肥,严格把控小麦质量,最近正在购置电动石磨面粉设备,让村民能吃到没有任何添加剂、最大程度保留小麦营养物质的石磨面粉。“我相信只要产品质量好,村民再就业和利润未来也不是问题!”于守连指着农场的图纸坚定地说,后面石磨面粉、养殖、销售等环节肯定还能带动一大波社区居民再就业。
记者了解到,除了已耕种的170亩小麦和20亩油菜,剩下的土地上还保留着樱桃、石榴、苹果、无花果等果树,响塘社区下一步将发展采摘经济、观光农业的方式带来增收,开展多元化经营试验。
专家:建议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响塘社区发展农场经济这条路可行吗?对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农业经济的教授王征兵介绍,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将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依托响塘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的农场属于中等规模的农业,符合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做法值得肯定。
虽然农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见效慢,但王征兵教授认为,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以前的“吃饱”向“吃好”转变,就说明现在人们将更倾向追求优质农产品。“不但要发展农业附加值高的优质农产品,更需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引进新技术。”同时,王征兵建议,无论种什么,还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最大的问题都是营销,建议依托互联网,最大限度地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农村经济如何长远发展呢?王征兵教授建议,争取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魏梅杨涛峰)近年来,泾阳县强化“四个保障”,着力打造人才“新洼地”,在选才、引才、育才、留才上筑出“畜水池”,打造...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