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助力“老有所养”
农村老年协会志愿者参加 老年照护技能培训(资料图)□记者满淑涵
据中国人民大学老龄学研究所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农村老年人认为自己健康或者比较健康、一般健康,15.34%认为比较不健康,3.08%认为自己很不健康。人口普查中关于老年人健康情况调查和老年经济来源调查与上述调查也大致一致。当前,农村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非常明显,家庭小型化、少子化和老龄化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以前只在城市里出现的‘空巢老人’现象,如今在中国农村也日趋普遍,造成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因为工作关系,省政协委员、西安航天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副经理杨远接触不少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听他们讲述父母养老的难处。
去年5月,杨远委员参加了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关于“加强陕西省农村养老工作”的专题调研,她发现,许多县级敬老院的服务人群是五保户、优抚对象或孤寡老人,覆盖面偏窄。“从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上看,功能也比较单一,三顿饭一吃就没事了,休闲娱乐、康复健身等服务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医养结合是农村未来老龄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如何实现?杨远委员建议,建立农村养老看护“志愿服务档案”,培养专业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就此,她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提交了《“志愿服务档案”为养老看护助力》的提案。
“可以通过建立‘志愿服务档案’的方式鼓励卫校、护校应届毕业生到各县区养老福利机构实习,为今后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储备经验、奠定基础。”杨远委员认为,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足目前农村养老照护人才短缺的短板。
同时,杨远委员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为老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比如,‘时间银行’就是值得推广的模式,今天储蓄闲暇,明天收获急需。”
前不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发布“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入围名单,咸阳市“时间银行”智慧互助健康养老新模式入选其中。这种模式鼓励活力老人、年轻人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服务以积分形式存储至个人时间银行账户,等到自己需要时再进行等额提取和兑换,以此作为对服务者的激励和回馈。时间积分支持定向转赠,子女做时间客赚取的时间积分可以转赠给年迈的父母使用。
在陕西省泾阳县一些村镇,老年协会的“邻里互助”模式也弥补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造成的人力缺口。
今年10月,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老年协会还负责运营起村里的就业扶贫社区工厂,让老年协会会员和帮扶的贫困户外出学手艺,做纸活、花馍和小孩儿穿的虎头鞋。“老年人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挣些零花钱,更重要的是有了精神寄托。”社树村老年协会会长邢会权说。
2018年7月起,陕西助老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泾阳县王桥镇东街村、王桥镇社树村、桥底镇沟而上村、桥底镇刘孟村、安吴镇中山村实施农村养老服务项目,招募养老照护志愿者,通过实地走访对146名虚弱老年人完成了养老照护需求评估。随后,召集老年协会班子成员、养老照护志愿者等进行评估结果分享和照护方案研讨会,还开展养老照护技能培训,从沟通技巧、心理健康与维护、常见病预防改善、营养膳食、介护技术、急救知识等方面讲解、示范、演练,提升了志愿者的照护服务技能。
安吴镇中山村一组的瞿义刚老人已经79岁,他和老伴儿都患有脑梗,且行动不便。村里的志愿者每月定期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称体重,还洗衣做饭,打扫房间院落,给他们念新闻、讲故事。老人笑着说:“志愿者跟儿女一样亲。”
新闻推荐
姚家大院■记者王昕文/图明明是在城市,周围又没有湖泊,怎么会用“芦荡”来命名一条街道呢?在西安南院门附近,这...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