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天下第一渠》 讲述郑国渠前世今生 新书首发式昨举行

西安晚报 2019-04-17 04:54 大字

白描在首发式上深情致辞

郑国渠属于历史上最早在陕西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渠道长达300余里,是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描,陕籍著名作家,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在京多年,白描却心系故乡泾阳,历时两年,他跋山涉水,寻访溯源,采访上百人士,完成了反映郑国渠前世今生的长篇纪实文学《天下第一渠》,昨日,出版方陕西新华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在泾阳举办了新书首发式,泾阳乡党、白描的学生,西咸两地的作家学者纷纷赶来,首发式简朴而隆重。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建造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渠道最长的水利工程,是泾阳的骄傲,咸阳的骄傲,陕西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作为泾阳人,白描对郑国渠的感情十分深厚,童年、少年的记忆也多与这条古老的渠道息息相关。后来虽然去了西安,又去了北京,离故乡越来越远,这条渠道却始终萦绕在作家心头。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于是白描回到了故乡,用他的话说:“这一次专为郑国渠,专为有关它的前世今生而写作。”

《天下第一渠》近40万字,写作期间白描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实地采访勘察,以辐射式的笔法,书写郑国渠对关中地区农耕文化的塑形,书中有史实,也辐射了泾阳地区的仁人志士,还有作家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包含着故乡文化的密码。

昨日的首发式现场,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有雷涛、李星、李国平、吴克敬等陕西省知名作家、评论家,有吴文莉、韩晓英等白描在鲁院时的学生,有从湖北、湖南等地赶来的白描学生,当然来得最多的是泾阳乡党,他们说感谢白描心系故乡,完成这本解密郑国渠的作品。

著名评论家李星提前阅读了该书,他很有感触地说:“书中提到的很多内容,如民国十八年的年馑、关中大地震等,都曾是母亲口述给我的一段历史。书中很多内容看得我惊心动魄,泪流满面。作为长篇纪实文学,这部作品融合了作家的大手笔、学者的知识视野,还有文化学者的大情怀,书写了这片土地上的光荣与苦难,更是对民族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的致敬。”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为泾阳人,省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国平回到了故乡,也是别有触动,同样是工作在外,他更理解白描完成这本书的心境:“《天下第一渠》唤起了我的家乡情感,我仿佛听到了泾河的涛声,看到了堤岸的杨柳。这本书是泾阳的游子向故乡的土地和父老乡亲的致意。阅读中,我也几度落泪,赤子情怀,大爱之举,作品体现着写作者的品格。这是一本大主题、大格局、大立意之书。”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因公务无法到达泾阳,他特意委托陕师大李继凯教授宣读了他的书面发言:“《天下第一渠》是写故乡的大书,大题材必有大手笔,作家举重若轻,从容不迫,这是对故乡的致意。”白描自己也说:“这是我对家乡的致敬,是向这块厚重土地的汇报,是交给家乡父老乡亲的作业。”“家乡人把这条世代流淌的大渠,看作是庄稼人的生命线,实际上,它就是大地之乳。我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里展开描写,是想破解我们民族深埋在这块土地里的文化密码,探究其与传统民族文化根脉的关系。我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但不这样写,我觉得撑不起《天下第一渠》这个题材。”

文/图记者张静实习生李欣洁

新闻推荐

泾阳县医院普外科微创技术创佳绩

本报讯(记者薛璐)近日,由咸阳市微创外科联盟主办的首届秦川妙术——咸阳地区普通外科手术技能视频大赛落下帷幕,来自咸阳地区...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