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建国建功业 贞观名相房玄龄

生活日报 2019-03-16 04:37 大字

文/杨曙明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齐州(济南)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以字行于世。他自幼聪颖,年少时就善诗能文,且博览经史,精通儒家学说,因而志向远大,见识博远。18岁时,被本州举为进士,深得时任吏部侍郎高孝基的赏识:我见到的才俊很多,但没有人能比得上房玄龄,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房玄龄最初被任命为羽骑尉,后来又被补任到山西汾阳当县尉。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其弟杨凉在并州(今山西太原)起兵造反,但不久即遭镇压。汾阳在并州治内,房玄龄因而受到株连,被罢官流配到上郡(今陕西富阳)。后来其父房彦谦被贬官到了泾阳,房玄龄也由此到了那儿居住。隋王朝的腐败,让房玄龄敏锐意识到潜藏着的巨大危机。

大业十三年(617),天下大乱,反隋起义全面爆发。在群雄逐鹿中,时任右骁卫将军、太原留守的李渊也趁势起兵。房玄龄深谋远虑之后,写下了审时度势的策文,经朋友引荐,将策文呈送于李渊次子李世民。李世民时年仅有18岁,却担任着唐军右领军大将军、渭北道行军总管的要职。他得到房玄龄的策文后,大喜过望,随即将房玄龄留在军中,任元帅府记室参军,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甚广的“杖策投唐”。自此,房玄龄便成为李世民幕僚群团的核心人物。

唐王朝建国之初,房玄龄除了在秦王府担任记室参军的要职之外,还担任着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的职务。其间,他尽职履责为李世民举荐人才,特别是他举荐杜如晦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的事,更是得到了李世民的极高赞赏。史称房玄龄“善建嘉谋”,杜如晦则“能断大事”,两人相辅相成,为李世民成就霸业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这就是典故“房谋杜断”的来历。李世民曾为此说:“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

唐朝初年,房玄龄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以致唐高祖李渊曾说:“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李世民因为劳苦功高,被李渊特许开府置官署,设馆延聘文学馆学士,房玄龄、杜如晦等18人皆以本官兼任文学馆学士,时称18学士,房玄龄位居其首。

房玄龄处事沉稳,为人谨慎,最初他对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疏不间亲”,可是,当看到两人矛盾发展到势同水火,危及社稷的时候,他便对秦王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说:“如今秦王与太子嫌忌已成,势难两立,祸端将发。一旦变故骤起,天下必将大乱,不但危及秦府安全,而且会使社稷倾覆。以我之见,莫若劝秦王早下决心,行当年周公东征翦除管叔、蔡叔之事,以外宁华夏,内安社稷,这也是秦王对皇上真正的恪尽孝道。古人有言,治国之事不必顾忌小节啊!”长孙无忌对此深以为然,旋即向李世民转述了房玄龄的建言。李世民立即召见了房玄龄,询问道:“诚如先生所言,如今危机征兆已经很明显了。如果我们有所行动,先生以为结果会如何?”房玄龄直言道:“秦王功盖天地,掌握着国家命运,此乃鬼神襄赞,并非全在人谋。望秦王早下决断,秦府内外必当合力同心,诛灭奸邪,告成功于天地,垂盛德于万世。”李世民由此更加坚定了信念,并与房玄龄等人谋划了“玄武门之变”,诛灭了太子势力,为日后登基铺平了道路。事后李世民论功行赏,房玄龄与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五人并功第一,房玄龄还被晋爵为邢国公,授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秦王李世民继位成了唐太宗之后,更是重用房玄龄。在他当皇帝的23年间,朝廷的宰相经常有变动,唯有房玄龄在位任职长达20余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伟业,房玄龄这位宰相功不可没。从裁撤百官到改革吏治,从发展经济到休养生息,从完善法制到修订礼乐,从监修国史到武备卫国,房玄龄是“虔恭夙夜、尽心竭力、恪尽职守、办事公允”,因而深得唐太宗的信任及僚属们的拥戴。晚年时的他,虽也有过告老还乡的想法,但终因唐太宗诚意挽留而作罢。贞观十七年,著名画家阎立本奉唐太宗之命,将二十四群臣的画像悬挂在“凌烟阁”,房玄龄名列第五。

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重病卧床,他强撑着病体,写就了《谏伐高丽表》,让唐太宗感动万分。在房玄龄生命的最后那几天,唐太宗下令凿通宫墙,以方便探视;在房玄龄临终之际,唐太宗握着他的手,悲不自胜;而在房玄龄去世后,唐太宗又为之“废朝”三日,以示悼念,并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昭”,赐陪葬昭陵。昭陵乃唐太宗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新闻推荐

泾阳检察院 三强化提升检察建议质量

本报讯(蒙伟)为了规范检察建议工作,泾阳检察院落实高检院下发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制定了《检察建议工作办法》...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