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云龙在三原兴学育才

咸阳日报 2018-09-12 08:40 大字

□吴树民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陕甘总督年羹尧专折呈准朝廷,将陕西学台从西安迁至三原,三原成为当时陕甘两省(含今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教育中心。因弘道书院为西北最高学府,乡试也在三原举行。弘道书院成为西北学界的一面光辉旗帜。清乾隆时,因避乾隆皇帝名讳,遂改“弘道书院”为“宏道书院”。

同治九年(1870年),名儒贺瑞麟购泾阳县鲁桥镇(今属三原县)北门外清凉山坡地,以土窑为室,创清麓精舍,授徒讲学,来者云集。

光绪四年(1878年),焦云龙赴任三原县知事,先后在三原整饬“学古书院”等省立、县立书院,增建城乡义学21处,使义学遍及城乡。焦云龙还在“宏道书院”设立了奖学金。

在修缮宏道书院的同时,焦云龙于光绪七年(1881年),捐资协助贺瑞麟将清麓精舍扩建为正谊书院,并常以学生身份前去听讲。由于焦云龙倡导得力,贺瑞麟治学严谨,遂使正谊书院成就斐然,名闻关中。关中大儒牛兆濂亦曾一度在正谊书院担纲主讲。正谊书院一直办至1948年,曾刊印《清麓丛书》,行销省内外。藏书洞藏书约万余卷,可惜已于文革中损毁,刻板及藏书亦散失殆尽。

焦云龙在任期间,还聘请贺瑞麟纂修《三原新志》。并嘱咐在书中不必提及自己。然民心所向,而其声望却不胫而走。关中大儒牛兆濂在其所作《焦雨田先生像赞》中即有“不愿留像,不自表扬;黯然之道,历久弥彰”之句。

焦云龙在陕西为官近三十载,在三原任期最长,他的施政纲领在此得以全面实施。除垦荒、兴教、振兴一方经济之外,焦云龙还特别注意提升百姓素质,“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在三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后,他在三原严禁赌博,促使民风一新。清光绪七年(1881年)上海《申报》登文称赞焦云龙“公在池阳(今三原),视民如伤,五日在城,五日在乡”。

焦云龙处事公允,深得民心,后调富平、咸宁(辖今西安市钟楼以东地区)、临潼等地任职。然而,三原百姓遇有诉讼疑难之事,仍去找他公断。

焦云龙不置恒产,吃粗粮,穿布衣,住草房,乘牛车。他逝世前,原籍家中只有草房十余间,土地四亩。焦云龙因劳致疾,卒于任所,家中无隔宿之粮。靠潼商道道台尹谭启瑞将自备寿衣赠与及各地所赠赙金,方棺殓举丧,得以安葬。

时人誉焦云龙“正性直节,勇于为善,洁己爱民,近世罕见”。焦云龙每次离任,百姓都为他立生祠,设长生禄位。焦云龙在陕西为官多年,两袖清风,誉满三秦。后经陕西巡抚奏准生平政绩,宣付国史馆立传,诰授军政大夫。《续修陕西通志》《山东通志》均为其立传。(B)(13)

新闻推荐

王巧萍带领调研组赴泾阳开展专题调研

本报讯(李菲)9月5日,市政协副主席王巧萍带领市政协常委会第六调研组,赴泾阳围绕“清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负担”开展专题调研...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