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路上的领路人

甘肃日报 2017-03-16 10:15 大字

脱贫路上的领路人

本报通讯员 张小兵

时下,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寒风丝毫没有挡住偏僻的华亭县安口镇阳安村群众追赶春天的步伐。北塬上,笑语欢声,群众三五一组正忙着栽植核桃树。南洼里,机器轰鸣,易地搬迁项目鸣炮开工。

“今年开春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裴队长就给我们讲了村里的发展规划,对于新年各项工作,大家心里都有了底。”正在栽植核桃树的村民李忠平说。

顺着李忠平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个中等个头、皮肤黝黑的青年正和村民一起栽树,铲土挖坑、扶苗培土、提桶浇水,每道工序都做得非常专业、细致。他就是村民口中的裴队长,名叫裴少斌,是安口镇司法所所长,去年来到阳安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回想起第一次来村里,破败贫穷的村庄面貌至今让裴少斌记忆犹新:村里全是山路,3个社分散在3个山头上,许多群众还住着土坯房,全村144户人有一半以上是贫困户。

“走马上任”后,裴少斌首先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精准识别出了70余户贫困户,翻开他厚厚的“民情日记”,每家每户基本信息写得密密匝匝。推心置腹、谈心交心,他对农村工作由“门外”逐渐走进了“门内”,村民生活的困难也常常让他牵肠挂肚,行路难、危房多的面貌经常令他夜不能眠。

裴少斌说:“当时,我是被村里的困难逼的坐不住了,白天跑双联单位、帮扶部门、‘娘家人\’司法局争取项目,晚上和村‘两委\’班子、党员、贫困户座谈交流,想方设法为村子找发展思路和措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裴少斌的努力下,危旧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先后落户村里,13户人去年底搬进了新房,18户危房得到加固改造,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标准化幼儿园和村卫生室都建起来了,水渠、护坡、行道树,样样不少。

“我是去年10月份搬进新房的,新房宽敞亮堂,住着很舒心。”85岁的老党员张杨铭感激地说,“修新房时,裴队长近半年时间一直在工地守着,工人干啥他干啥、我们吃啥他吃啥,从不喊苦叫累,晒黑了也累瘦了。”

“村子路好了、房好了,娃娃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了,出门活动也有了地方,原来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的现象也没有了。现在,村子变得漂亮,我们住下心里也高兴得很。”张杨铭老人说,

村容村貌变了样,但还要有能撑得起门面的产业,村民脱贫致富才更有希望。阳安村是个纯山区村,土地虽多,但大多都是山地,种庄稼收成全靠天。

通过走访调查,裴少斌发现村子饲草丰富,群众有养殖传统,同时,气温暖和,栽植核桃树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过协商谈论,他为村子制定了发展肉牛和核桃的产业调整规划。

“虽然以前有养殖和栽植核桃树的传统,但都是规模偏小,技术落后。”裴少斌说,“如今要发展产业,就要按现代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能人带动示范引领、集中连片扩大规模、技术扶持提高效益,干出名堂和样板,让群众真正从产业上尝到甜头,看到希望。”

思路既定,裴少斌迅速联系县农牧局、林业局,请来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扶持产业带头人……一年下来,村里新植核桃树300亩,发展5头以上养殖户20余户,成立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互助资金协会,吸收会员50余户。

“合作社和资金协会给我提供了技术、防疫、资金等方面的帮助,我养牛的心气比以前强多了,去年把养殖规模扩大到了20头。”养牛大户张小龙说。

虽然夕阳西下,村子北塬上群众栽植核桃树的热情依旧,南洼里易地搬迁项目工地仍人头攒动。裴少斌信心满满地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阳安村一定会实现整体脱贫,成为一个美丽祥和的幸福村。”

新闻推荐

泾阳 知行合一见真章

本报讯(记者张丹通讯员孙涛)“叔,给你送饺子来啦,快过年了,我把你院子也拾掇下。”隆冬时节,泾阳县社树村张振江坐在家里的热炕头上,吃着村里干部姚文平送来的饺子,真是暖到心里了。“多亏了他们帮衬,不管...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