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专家盛赞《铜牛记》

陕西日报 2014-11-28 19:20 大字

《铜牛记》剧照

本报记者 刘国英

22日在天津闭幕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节不设评奖,由组委会召集一剧一评,陕西出产的新编历史京剧《铜牛记》被赞为很接地气,是本届京剧节的亮点,一部很有前景的剧目。

11月13日晚,天津光华剧院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陕西演艺集团京剧院创排的京剧新编历史剧《铜牛记》在此接受专家和观众“评审”,挑剔而热情的天津观众用此起彼伏的喝彩给予演出最高的奖赏。

继12日晚成功在津首演后,13日是《铜牛记》参加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第二场演出——评委专场,充满文化韵味的舞台布景,赏心悦目的服装、扮相,文武兼备的齐整阵容,紧凑又有张力的戏剧冲突和主人公内心的波澜起伏,通过唱念做打等京剧程式传神地演绎出来,塑造了一个把“做生意做号,做官做道”当作座右铭,在同僚口中“不太会混”却清正廉洁的基层官吏——泾阳县令李行言的形象,在中国京剧节上唱了一出戒奢倡俭、反腐倡廉的好戏!

11月14日,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节组委会组织中国戏曲界专家及评论家召开的剧目评论会上,十位专家从剧情、导排、表演、舞美诸方面进行讨论,对陕京《铜牛记》在天津的成功演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说,看完陕西的京剧使人眼前一亮,《铜牛记》受到观众的喜爱是京剧节的亮点。它在京剧节上具有独特风格,充满了草根气息和民间色彩,喜剧手法效果显著,提倡简朴、反对奢靡的主题也极具现实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说,该剧以正剧的形式处理民间题材的故事,别有一番韵味,增加了这个戏的严肃的意义,戏中所蕴涵的东西打动了我。中国导演学会名誉会长黄在敏认为,《铜牛记》紧贴老百姓的心声,能与观众做心灵与思想的沟通,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有机融合。福建省剧协秘书长、一级舞美设计吴新斌则关注到结构和舞美,认为该剧结构可圈可点,颇具传统戏曲的审美特点,看得出创作者是在追求一种带有轻喜剧色彩的正剧的表现形式,舞台美术的形式很好,条屏式的结构,具有庙堂之气。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蕴明说,《铜牛记》最大的特点是历史剧有现实意义,需要进一步打磨、提升,还可以继续上一个台阶,很有前景。

新闻推荐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泾阳口镇红白理事会促文明简约成风

本报讯(记者张丹通讯员孟利明)“我第一个孙子前年过满月,光烟就用了一箱,花费4万多元;前几天二孙子过满月,烟十条,一共花了2万元,现在咱农村人么,就兴这种主家少花费,乡邻少掏钱的习俗。”6月2日,泾阳县口镇...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