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下戎装又着“红装”执著这段长路的相伴 ——记泾阳公路管理段王华

咸阳日报 2014-06-19 23:14 大字

每天清扫路两边的垃圾都要五六车。

当公路坑洼不平需要修补时,最先出现的是养路工人;当路遇车祸阻断交通,挺身而出的是养路工人;当清扫路肩修剪绿篱,保证出行路面环境,重复劳作的还是养路工人……

39岁的王华是咸阳市泾阳县公路管理段路面小修队队长,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从21岁部队复员,到进入公路行业,从脱下绿色的“戎装”,到又穿上橘色的“红装”,他用18年和队友们一起守护98.93千米的路面。

本报记者 马沅聪

黑黑的脸庞,结实的身体,个头不高,脖子上总是搭条白毛巾,无论晴天雨天还是节假日,你都会在路上发现王华和队友们的身影,修补路面、平整路肩、修剪绿篱,他们的汗水磨光了一把把铁锨、洋镐,他们的足迹踏遍泾阳段护养的98.93千米路面。

脱下军装,成为一名养路工,军人本色他没丢

6月10日11时,夏季的阳光肆无忌惮地照在每一个角落,即使站在树荫下也感觉不到一丝凉意。而此时,王华正和他的小修队队员们在关中环线上作业,一锨一锨地将绿化带两边的垃圾往车上铲。“清理路上的垃圾是我们平时工作的一部分,平均每天都在六七车,20方左右。”放下铁锨,王华用搭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了把汗,他说,自己19岁当兵,成为一名军人,21岁从部队退伍后,选定了修路这一行当,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养路工。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环境的艰苦和工作的劳累并没有让王华有丝毫的退缩。“虽然当兵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但是正是这宝贵的三年让我练就了军人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王华说,从走上公路养护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暗下决心,练就一身公路养护专业技术过硬的本领,无愧于“中国军人”这个称号。

工作中,王华每天第一个赶到养路队,服从队长安排,重活、脏活抢着干,劳动力较弱的他帮着干。白天,他一边工作一边向经验丰富的老道工、技术人员学习,掌握操作方法;晚上,他坚持自学公路养护方面的技术规范等专业知识;雨雪天上路更是留心观察所养护公路的路况。在很短时间内,他就对养护路段的急弯、易堵水沟、易水毁易出事路段了如指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因工作出色,2000年他被抽调到段生产股,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小秸秆撬动大革新

(上接A1版)得了闲空,他一口秦腔:“从我兴平起一直延续到甘肃,省内乾县、礼泉、永寿、彬县的麦草直接拉到企业,现场结钱,就地消化。”说起利润来,任美强笑说,这是机密不能透露。随后,他又难掩兴奋向记者透露...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