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雷抒雁谈乡情体验与诗歌创作

咸阳日报 2013-02-19 09:05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波海

那是2009年的4月2日,由市文联《秦都》编辑部主办、乾县文联协办的咸阳第三届桃花诗会在乾县举行。著名诗人雷抒雁、马林帆莅临诗会,记者应邀参加了有关活动,并有幸与雷抒雁再次近距离接触。

在与诗人们座谈中,雷抒雁谈了他的人生体验和诗歌创作。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乡情之真之浓之切。他说他已经67岁了,虽然老家在泾阳县,与乾县同属一市,相距不远,但今天还是第一次来乾县,所以感到特别高兴。他提到近代乾县的名人范紫东先生,说范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剧作家,而且是方言学家,他就读过范先生的《关西方言钩沉》,并且受益匪浅。接着,他便以笑话的形式举例说明几个关中方言的渊源和含义。他说他曾跟几位京城的文友开玩笑,问他们“扫”是多义词还是单义词,几个人异口同声说是单义词,是“扫地”的“扫”,他对那几人笑着说,你们几个连驴都不如,因为在关中,老农喊一声“扫”,驴便后退,连驴都知道“扫”是“后退”的意思。这个笑话引来一阵笑声。他说,范紫东先生在他的《关西方言钩沉》中便有解释,在古代,人们祭祀先人灵位时,扫地必须往后退着扫,以示尊敬,所以“扫”在关中方言中,便有了“后退”这一引申义。最是乡音亲,在记者看来,离乡多年的雷抒雁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家乡方言俚语,这正是浓浓乡情的体现。

雷抒雁说,一个人的故乡印象是刻骨铭心的,童年和少年印象最深,不可磨灭。所有文学作品都是在写作者的回忆,这是写作的根。他谈到原本在老家农村的母亲随他在京城生活的不安、焦虑等等不适应的情状,说明诗人也不能离开生他养他的热土,就像生长在农村几十年的大树要移植在城市难以焕发生机一样。他说,诗人要因真情而写诗,而不能为写诗而造情,只有真情,才会打动读者,也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他谈到16岁时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小羊倌》,得到第一笔稿费5元钱,买了一摞书的情景。算起来,他的创作生涯已经51年了。(B)(12)

新闻推荐

泾阳公安局 开展“星级服务”活动

本报讯(贺超记者王李莹)近期,泾阳县公安局开展了“文明示范窗口”和“星级服务标兵”评选活动。该项活动开始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印发了评选标准、工作方案及表格等文件资料,并为各窗口单位统一制作...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