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强迫栽植急匆匆 扶持贷款晃悠悠 增收无望凄惨惨泾阳农民自毁千亩葡萄园求解脱

咸阳日报 2012-07-17 23:52 大字

如今,被旋耕机翻过两次的玉米地里,一行行葡萄依然清晰可见。

本报讯(记者 王高峰)2009年,村民毁掉长势正旺的小麦青苗栽酿酒葡萄林,盼望增收;现在,村民自毁1300亩挂果的酿酒葡萄林改种小麦,寻求解脱;这件事发生在泾阳县安吴镇四罗沟村。

“惠农”变成“伤农”

7月12日,四罗沟村书记潘建民指着村里已改种小麦、玉米的农田告诉记者,2009年11月,为做大做强酿酒葡萄产业,泾阳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以帮助农民解决增收难题。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聘请葡萄专家,常年进行技术指导,组织果业局、园艺站技术人员深入村组进行技术服务。对发展酿酒葡萄的果农先期提供优质酿酒葡萄种苗,成活率在9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每亩补助50元。县上还承诺协调金融部门为种植户联系贴息贷款,每亩给予5000元贷款,财政给予贴息1年,以保证基地建设的前期运转,这些“惠农政策”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转发各村执行。

“当时县果业局的局长和乡镇干部到村上召开动员大会,还在村里驻守四五名干部监督执行,每村都有任务,约是耕地面积的50%。”一村干部回忆说,当时都种上小麦了,绿油油的,旋耕机开进地里前边毁青苗,后边的人员跟随着栽葡萄,有的村民在前边阻拦,村干部连拉带扯将村民抬出农田。没过多长时间,仅有3400亩土地的四罗沟村栽上了1300多亩酿酒葡萄林。

酿酒葡萄林栽上之后,村委会便组织村民帮助拉水、打药、施肥……“按技术员的要求去管理,挂果后,一亩酿酒葡萄纯收入能达到2000元左右。”村干部常常这样引导村民加强田间管理。有了致富的希望,村民们更是对自家的葡萄林精心照顾。他们盼望政府承诺的每亩50元的补助和每亩给予5000元的贴息贷款能早日拿到手,以便进行栽桩、拉线,使葡萄上架。

四罗沟村贫困人口多,缺乏自有资金投入,加之浇水、施肥、病虫防治等支出已让种植户“捉襟见肘”,5000元的贴息贷款对村民来说非常重要。设施农业是个“技术+资金+劳力”的活路,少了钱可不行。“三年里,村干部多次到镇政府、县果业局催促贴息贷款和补贴,到现在一分钱也没拿到。”潘建民解释说。

由于没钱栽桩、拉线,葡萄爬了一地,风一吹被地面擦伤,葡萄酒厂不收,一斤也没有卖出去。村民们都白忙活了三年。等不到政府的贴息贷款,又无钱继续投资,葡萄林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去年秋季,1300亩地三年颗粒无收,村民又请来旋耕机毁掉葡萄林改种小麦。

“金葡萄”无望“伤心果”难咽

泾阳县果业局副局长刘进毓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是“一对一负责”、“层层压任务”式发展酿酒葡萄产业。“惠农政策”共有7项,5项已及时兑现,没有给四罗沟村种植户发放50元的经济补助,是因为葡萄苗的成活率没达到90%以上。贴息贷款是因为农民对“惠农政策”理解有误造成的,种植户认为果业局要把“贷款”送到他们的手中,所以他们自己不去努力争取贷款,一直在等贷款。而果业局对“惠农政策”的理解是种植户到信用社贷到生产资金后,每亩按5000元计算,财政给予贴息1年。他们没贷到款,所以不能享受贴息政策。刘进毓说,这好比你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始终没有正面回答。

刘进毓副局长给记者提供的文件显示:泾阳县当年种植酿酒葡萄9000多亩,只有93户享受到贴息贷款的恩惠。

当记者就泾阳县果业局的回答向村民求证时,村民们却说,当年要不是他们承诺给贷款,群众就不敢种植葡萄。反过来,群众自己要是能从信用社贷到生产资金,也就能支付得起银行利息。再说,当葡萄栽上之后,果业局和乡镇上的干部拿着米尺挨个验收测量,才得出了种植总面积,如果成活率达不到标准,就不进行统计和测量。难道1300亩地都没达到90%以上的成活率,谁信呢?

当地一种植户说,当年铲掉小麦栽葡萄不仅不合情更不合法,现在又以各种理由不发放补贴,失信,更让种植户寒心。(D)(6)

新闻推荐

泾阳残联为专职委员送意外险

本报讯(陈玉陈雷刚)近日,泾阳县残联拿出10230元,为31名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购买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意外险。残疾人专职委员是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是残联和残疾人之间的纽带,他们身有残缺,每月仅150元的...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