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原黄土地上衍生的特色民俗风情 ——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之三

咸阳日报 2011-12-19 00:02 大字

《关中对花》

渭北地坑式窑洞建筑技艺

迟骋 水木 文/图

泾阳北部耸立着巍巍北仲山、嵯峨山及黄土高原台原,遗留着谷口宫、舍车宫、智壳寨、悟空灵骨塔、崇陵、贞陵等遗址、遗迹。这里至今还流传着荆山原黄帝铸鼎的传说、寒门谷口黄帝升天的传说。冶峪河谷种兰打靛染布的技艺,如果开发出来,其艺术、经济价值和美学品位不亚于贵州蜡染。

作为活态形式存在的《渭北地坑式窑洞建筑技艺》,在“中矩”的背景下以弧形的拱壳“中规”造型,均衡统一,比例适度,极富韵律感。室内的窑顶或室外的拱头线,“以圆为美”。如此,“中规”与“中矩”相济,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天圆地方”对大自然的认识观念。它记录了人类穴居的历史,是古人类住宅建筑的活化石,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遗风,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出人类居住的演变。丘吉尔说过“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数代人与黄土的亲近,化为了人与土地一种特殊的情结,渐渐沉淀为渭北高原人粗犷、豪放、厚重、沉稳、踏实的性格。

《关中对花》以互问互答、对猜花名的方式,进行情感交流,比赛智能,传授知识,娱乐嬉戏。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与中国戏曲有着源远的血缘关系,并相互影响、渗透。关中对花是对乡村青年进行家园意识、乡土观念、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它以形象的歌词,优美的旋律,问答启智,将美好的现实和愿景展现出来,对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这些唱响在田间地头、庭院内外的关中对花,反映了关中人民的劳动、生活、男女爱情和追求,真实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时代变化。

《周秦汉唐宴名肴制作技艺》传承了中国饮食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王朝的烹饪技法、饮食文化和宫廷文化。它采用古老的火烹、石烹、水烹、油烹及煎、炒、馏、炖、蒸、拌等技法和传统食器,将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在意境上还是风格上都有着浓厚、纵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大整合——它将烹调与美味整合在一起,将美食与美器整合在一起,将食疗与保健整合在一起,将药疗与养生整合在一起。并将美容的概念引入饮食。是一种高雅的造型艺术。食物色、形搭配有致,造型独特;餐具古朴典雅,美轮美奂。秦砖、汉瓦、竹简都成了餐具,充分显示了王者风范。

《泾阳水盆羊肉》经数代人的挖掘、丰富、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独特的风味。制作工艺复杂,营养价值丰富。其汤色乳白,味道鲜美;其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其馍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它不含任何添加剂,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这在提倡环保和健康的今天,是值得开发和弘扬的。泾阳水盆羊肉是饮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承载了泾阳饮食文化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泾阳地域特色,成为泾阳一种形而上的象征。(C)⑤

新闻推荐

为建设现代新都市和谐新咸阳而努力奋斗——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发言摘登

将党代会精神落实在各自岗位上王维:结合昭陵社区特点,我们将大力发展石榴、葡萄等特色经济林建设,加快发展昭陵旅游文化产业,切实抓好旱腰带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增进昭陵社区群众福祉。...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