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腰带变金腰带
(上接A1版)结束了8.5万群众吃氟水、窖水的历史。并且,按照“五到村”(水利部门送水到村,电力部门送电到村,计划、交通部门负责道路到村,邮电部门负责邮递、电话到村,广电部门负责广播电视到村)的要求,自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1.86亿元用于旱腰带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通村水泥路112公里,柏油路30公里,95%的村建成了通村路,为旱腰带地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破解产业发展落后的难题,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泾阳北部旱腰带地区是加工葡萄最佳优生区,对畜菜果实行财政补贴、信用贷款、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鼓励群众发展耐旱农业,截至目前,泾阳北部沿山4镇已建成葡萄基地3.3万亩,旱腰带地区奶牛存栏6.4万头,占全县奶牛的80%左右。泾阳县为进一步合理配置旱腰带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前,仅旱腰带地区已累计流转土地1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以上,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群众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还在旱腰带地区实施“纯农就业家庭”转移就业援助制度,通过“雨露计划”、扶贫教育等载体,加大农民朋友的技能培训工作,使其掌握1-2门就业实用技能,提高外出务工报酬。泾阳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开展畜菜果专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村的青年人投身现代农业,这样使该地区的农民就近或外出就业人数常年保持在3.1万人,人均可增收2300元。
破解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落后的难题,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泾阳对所有的旱腰带“三告别”(告别土窑洞、危漏房和偏远山沟户)建档立卡,逐户登记,建立电子台账档案,坚持每周检查统计“三告别”进度,实行县级部门包抓、企业帮扶包建制度,在全县形成了“党政主导、全民动员、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截至2010年底,1142户、5710名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窑洞,提前一年实现了告别土窑洞的目标。坚持把旱腰带地区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将泾阳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点放在这里,组织人员对各镇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旱腰带地区累计建成新农村示范村16个,村级组织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及社区服务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现在,泾阳北部旱腰带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70余家奶牛小区镶嵌在村前屋后,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引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新村建设整齐划一……过去的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成为泾阳农村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B)⑤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延龙李俊峰)近年来,泾阳县按照“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规模效益;发展设施蔬菜,提升集约效益”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