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流通环节成涨价最大获益者 谁是菜价上涨的“幕后推手幕后推手”

咸阳日报 2010-12-10 00:25 大字

菜篮子是一个最直接的民生指标,作为老百姓一种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它的变化成为市场的风向标,而今年以来以绿叶菜等为主的蔬菜品种价格不断飙升,导致市民菜篮子品种变少、分量减轻。是什么助推了菜价的走高?又是谁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不菲收入,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批发市场、零售摊点,了解蔬菜从生产到进入菜盘的整个过程。

本报记者 李桦 孟利明 实习记者 包鑫

12月1日,王女士走进沈家小区农贸市场询问一圈菜价后不由皱起眉头。“以前一斤青菜才几毛钱,现在一块钱,菠菜都涨到一块五了,现在的菜真是吃不起了!”

今年,很多市民遭遇了与王女士同样的困惑。

菜农种菜成本增加10%

菜价的一路高攀,大多数人认为菜农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对于时下的行情,菜农们则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喜。“现在化肥、二铵、水费、种子、农药都涨价了,菜价涨了,种菜成本也增加了。”蒋路乡李崇地说,以前一袋尿素84元,最近涨到96元,浇一亩地40元,一茬菜需要种子钱30元、农药钱26元、二铵钱160元,一亩小白菜产量6000斤,这还算好收成,从地头批发出去的净菜只有3毛多,一茬菜除去农业投资,他能赚1500元左右。

菜农选择的菜品、销售方式不同,那么产量、收益就有差别了。但随着种菜成本的增加,他们对外的销售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但在整个生产环节,种菜成本的增加,尤其以人工费、农膜、草帘等的节节高价,也让菜农背负了更大的投资成本,去年一亩地日光棚投入1800元,如今已经到2000元左右。泾阳县现在有大棚菜5万多亩,总产量达30万吨,从布局到菜品均衡发展,对菜农来说,品种搭配丰富,但各种原材料价格增加、劳动力费用等上涨也是一种趋势,根据他们的测算,目前,农民种菜成本增加10%左右。

流通附加成本增加70%

外地客商朱师傅说,往年芹菜收购价才4毛多,如今涨到8毛甚至1元钱左右。从菜农处直接收购来的菜价是8毛钱,加上长途搬运费、代办费、清洗费、保鲜费等,菜价每斤已经达到1.10元。也就是说,给他们实际的营运空间也就是0.7元,但这中间还要附加运输费、菜品损耗以及人员等杂费,真正他们每斤也就挣0.4元。

韩师傅每天都会到新阳光蔬菜批发市场批发蔬菜,这些菜运回去后在小区零售,平均每种菜涨幅在两三毛钱。也就是说,经过这一番运输、倒手,菜贩将所付出的附加成本都核算给零售商,这样同种蔬菜的价格,经过中间几个环节的流通、倒手,涨幅在70%左右,但越是精细菜,它的倒手次数就越多,到最后附加给消费者的费用就越高。

直接购买种植户菜可降低60%

秦都区石斗村蔬菜市场经营者大多是二倒贩子、三倒贩子。菜农说,我们把自家种的菜运到市场来,就是看上这里的菜价,而且销路好。菜贩子每斤白菜卖6毛钱一斤,我们就敢卖4毛钱。他们都是经手菜,我们是自家种的,摊的本不一样,卖的价就不一样。刘师傅说,缺省了流通环节,但稍低于市场价也可以接受。而像这种直接销售,中间环节可降低60%左右。

由生产到销售再到市民手里,一种菜可翻一倍甚至更多。“以白菜为例,一斤在地里的种植成本是0.15元左右,到市民的菜篮子里已经变成5-6毛,市民如果再炒成一碟菜,加上辅料等就成为一元,单就成本来说,流通环节是菜价上涨的助推手。”一位做农副产品检测的政府工作人员说。

减少流通 抑制倒手

以市长负责制的菜篮子,在被经过流通环节的步步加价后,呈现出居高不下的菜价形势。最近政府对菜价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从推行农超对接、农批对接,最近推出农校对接,目的就是减少流通环节,使生产基地的蔬菜直接进入超市或者批发市场,这样减少蔬菜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也降低蔬菜价格。

一位从事多年蔬菜管理者认为,通过流通环节及时输送到终端市场,输送到老百姓的餐桌上,采取农批对接,就是农产品直接进入批发市场,减少环节,通过批发市场分流分散到各个超市,同时采取农超对接的方式,就是一些重要的蔬菜直接进入超市,这样价格会更低。(D)(3)

新闻推荐

泾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业 赵永军李聚合等出席

本报讯(李清强)16日上午,作为全国农村信用社最后一批组建统一法人社的泾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隆重举行开业仪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赵永军,副市长李聚合等出席了典礼。李聚合在讲话中指出,该社利...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