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见初心 咸阳市生态环境工作纪实
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孙亚军)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建设繁荣、富裕、和谐、宜居的生态环保城市,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到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场保卫战,这都源于天蓝、地净、水清、山绿的美丽咸阳,这是咸阳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
标本兼治,打赢蓝天保卫战
咸阳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把治理好蓝天作为打赢保卫战的重点,把治污降霾作为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把治理重点行业、重点时段,作为“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的核心。十九大以来,咸阳市完成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热34.87万户,累计拆除燃煤锅炉4018台,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或超低排放改造38台,削减散煤293.26万吨,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300多个,淘汰黄标车2288辆、低速载货车1579辆、高排放老旧车6694辆;咸阳市区餐饮行业安装油烟净化设备4331户,油烟净化设施安装、清洁能源使用均100%。10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在全国168个城市中前进4个位次;PM2.5下降31.6%,在汾渭平原11个城市中改善幅度排第一。1~10月份,咸阳市空气质量指数在全国168个城市中排145位,环比前进3个位次;改善幅度排第四位,环比前进五个位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1天。
治水兴水,打好碧水保卫战
咸阳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节约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编制了咸阳市水环境图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安排项目42个已全部建成,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75万吨,基本可实现市县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坚持对河流县界断面水质实行月监测、月通报制度,夯实辖区政府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完成防渗改造314座,地下油罐1225个,改造完成率98%。市区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今年1~9月份,全市19个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15个,占比78%;Ⅳ-Ⅴ类3个,占比16%;11个省考断面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
勤查细测,打好净土保卫战
咸阳按照《陕西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完成13个县市区的重点工业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核实,确认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布设点位的完整性、准确性;启动全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申报及项目库建设工作;公布咸阳市省级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16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1.9%,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和监管得到有效控制。
再建新绿,打好青山保卫战
咸阳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园林引入大街。以公园为依托,以河渠为纽带,以广场为结点,以游园、雕塑为装点,把“环、楔、廊、园”与“点、线、面、圈”结合,打造“三季有花,四季长绿的生态城市体系。现已完成营造林160万亩,绿色长廊1500公里,渭河近堤绿化62.27公里,建设绿色家园示范村350个,在淳化、旬邑、泾阳、三原、乾县28镇62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环保宣传等示范项目,建成旬邑石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永寿翠屏山、淳化爷台山两个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786.13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4.9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忠诚的坚守,勇敢的担当,这是咸阳生态环境人的永恒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不忘初心,以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必将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生态绿轴”中蓄势勃发,继写重彩画卷。
新闻推荐
本报延安讯(记者崔亚樵)记者从11月8日延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富县秦直道人文纪录片《堑山堙谷秦直道》首播新闻...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