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 祝默默付出的老爸节日快乐
新闻提示
今天是父亲节,三秦都市报特别寻找了几位市民,邀请他们晒晒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听他们诉说心目中难忘的父亲形象。
我们相信,照片是有生命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高大伟岸的身影。可能在外人看来,他们已不再是当年的“男神”,但是在儿女们心中,不管时空怎么变幻,父亲永远都是“男神”。
谢谢老爸
让我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父亲对22岁的王超来说,不仅是慈父,更是他生活中的老师。
在他的成长记忆中,父亲对他的教育,与母亲完全不同,他不像母亲那样苦口婆心,那样宠溺,父亲的教育是“言出必行,有错必纠”。
去年,王超考取了驾照,本以为可以开着家中的自动挡车外出玩了,但是父亲却没有将车钥匙给他,而是找来一辆手动挡的车。
“走,让我看看你的学习成果。”父亲说,生活中要向最低要求看齐,学习上则要向最高要求看齐。
果然,半坡起步时,试验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中途熄火,“我至今还记得父亲那简单却又复杂的眼神,以及一直注视后视镜的眼睛和放在手刹上的手。”
一个星期后,父亲很严肃地对王超说:“考了驾照意味着你有了开车的资格,但也只是刚刚开始,只有练得我满意了以后,我才可以放心地把车钥匙给你。”
上学时,王超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尤其是中学时,青春期的叛逆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想读书就不读,不想起床就不起,“我固执地认为,我有自己的思想,我的人生我做主。”他甚至经常和父亲吵架。
第一年高考失利,王超一度想辍学。“人不能不读书。”父亲对他说,不管你去哪里,在什么学校,但是必须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有自由。”
复读一年后,王超如愿上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因为平时很少见父亲,他只能靠手机与在老家的父亲联系,有时特别忙,十天半个月不打电话,也是常有的事。
只有在离家读书之后,王超才明白了父亲当年对他的良苦用心,“每次和父亲打电话,都是草草聊几句,然后我们就都沉默了。”王超说,“一想到父亲每次都在电话里乐呵呵地回答‘好着呢\’,我心里便止不住犯酸。他是担心我在外面上学分心,因此从来有事都不说。”
王超说,他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借这个机会,想说爸爸我很爱您!“即使您以后老了,也是我心目中最美的男神,感谢您这么多年为这个家默默付出,谢谢您让我活成我想要的样子,希望您永远健康快乐!”
从前你照顾我
今后我照顾你
一直到工作以后,魏彤都清楚地记得,上初一那年的事。
那年,她从老家淳化县转学到了咸阳市,爸爸依旧在老家上班。为了照看她,爸爸每周五下班,都会坐客车从淳化县赶到咸阳市,等到周一早上,再从咸阳返回。
“有时,赶上大冬天,屋子外面漆黑一片,雨雪交加,但我至今都能想起父亲是如何提着他的手提包,走进风里雪里的。”魏彤说,2005年她上初一,一直到2015年大学毕业,基本上每个周末父亲都要从淳化县赶到咸阳市,“这两个地方,相距75公里,每周一趟,整整10年间,要跑多少公里?”
同样在这10年中,魏彤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长成了可以独立生活、工作的大姑娘。这段成长中,离不开爸爸每个周末的辛劳。“别人家的爸爸也许周末都在休闲娱乐的时候,我的爸爸都是奔走在路上。你别看他是一个大老爷们,但是事无巨细,对我的成长很关心。”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可是小时候的魏彤并没少挨过父亲的打。“我爸爸脾气不好,一生气巴掌就上来了。”过去,她也不懂得埋怨,等到长大后,忽然发现父亲老了,头发白了不少,“很多次望着他前行的背影,发现头发白了不少,脚步也不如年轻时灵便,心里就酸酸的,很难过。”
魏彤提供的是一张拍摄于2001年前后的照片,当时她还在上小学,爸爸带着她去太白山玩,父女俩有了这张合影。照片中,父亲梳着郭富城式的中分头,戴金丝眼镜,斯文帅气。
“在女儿心里,爸爸永远都是男神。”这个父亲节,魏彤想在这里告诉爸爸,“从前你照顾我,今后我来照顾你。”
一个好父亲
胜过一百个老师
47岁的李海红,拿来了父亲的两张照片。
一张拍摄于1961年,父亲18岁;另一张拍摄于2017年,父亲74岁。世事白云苍狗,似乎只是一夜之间的工夫,父亲就已经垂垂老矣。
李海红兄妹三人,他是长子,下面还有个妹妹和弟弟。家教严苛是父亲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父亲一直都是从事艺术的,是那种比较传统的中国父亲的形象,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搞艺术的人,有两个特点,一是严谨,二是追求完美。“可以说,我爸爸做事一丝不苟,做艺术也一丝不苟,这一点对我们影响很深。”
李海红的弟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那个年代,艺术院校的学生,流行留长发蓄胡须,为了不让儿子沾染社会上这些习俗,父亲要求儿子去当兵。“先要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民族。”父亲的观点很简单,“军队是个大熔炉,年轻时在这里过一过集体生活,对今后的成长很有用。”
像大多数中国传统家庭一样,作为长子的李海红,承载的要求更多,接受的教育也更严格。于是,从小到大,李海红没有少挨过父亲的打,“怎么说呢,那个年代很清贫,父亲既要创业,又要维持一家人的吃喝,有一些情绪是很正常的。”
后来,李海红也当了父亲。当他再回过头来看看与父亲的故事时,已经开始慢慢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正是父亲的影响,让李海红做什么都喜欢钻研,即使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也会回家和父亲说一说,获得启示。他觉得就像一句格言说的那样,“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从商洛赶到西安
做土豆烧牛肉
在朱自清著名的散文《背影》里,很多人都能看到那个满怀着父爱、蹒跚地翻过栏杆的老父亲形象。而现实当中,留给“80后”女孩小李记忆最深的,同样是父亲温暖的背影。
在几年前的大学毕业典礼上,小李曾收到过爸爸写的一封家书,“这是你人生新的起航。”李爸爸在信中希望女儿能秉承“忠”“和”家风,也希望女儿尽快遇到心仪的男孩。
一晃7年,小李终于可以自豪地给爸爸说,“您当时说的,我都照做了,我的工作很好,我还结婚了,你们老两口从此就多了一个孩子。”
小李是商洛丹凤人,大学毕业后,定居西安。可是自从她工作后,每个周末,李爸爸都要带着李妈妈从丹凤县赶到西安。
小李最爱吃土豆烧牛肉,茄子烧豆角,每次来西安,李爸爸都会给女儿做这两个菜。2015年,小李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一次,她晚上睡不着,给爸爸发微信,“想吃烧牛肉”。
第二天中午,正在单位的小李,接到爸爸的电话,“我到西安了,你今晚回家吃饭。”当天下午,小李回到家,刚出电梯就闻到了家里蔓延出来的熟悉的味道。打开家门,爸爸正在厨房做饭,“每次想起那个背影,我的鼻子都酸酸的,内心充满了温暖。”
在现实生活中,这对父女以老李、小李相称。小李说,“未来,我希望做你最好的朋友,在你对新鲜事物未知迷惑时,身体不适需要扶持时,闲来无聊需要陪伴时,我都能耐心、坚定地站在你身边,就像当初,那个耐心教我做人、处事、求知的你。”
本报记者宋雨实习生宣墨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蒲大伟记者吴莎莎)随着“三夏”脚步的临近,淳化县精心组织、及早部署,全力备战“三夏”生产。今年淳化县机收小麦面积17.8万亩,机械播种3万亩。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该县在4月底就成立了由...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