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懒汉”变身“勤快哥” 蒲大伟

咸阳日报 2017-06-14 11:53 大字

“宁肯饿着都不动弹的‘大懒汉\’,竟然变成起床比鸡早的勤快人!”5月2日,淳化县卜家镇东庄村,村支书任继锋说起村民张延安的变化又感慨起来。

张延安今年50岁,是淳化县卜家镇东庄村人,因为懒,家里日子很穷。有一年冬天,村支书任继锋带着村干部走访贫困户,快中午了,张延安家却大门紧闭,敲了半天没动静。有人翻墙入院,才知道虚惊一场,原来张延安还赖在被窝里没起床,连早饭都没吃。

“因为太懒,不但没有娶媳妇,甚至上午九点前几乎都没有起过床。起床后要么闲逛、要么晒太阳,每天懒散度日,不务农事,家里连像样点的家具也没有。日常生活仅靠低保维持,生活十分艰难。”任继锋告诉我们。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随着淳化脱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自觉萌生“不愿贫、不愿穷、不甘落后”的念想,从思想上“脱贫”,才能使国家的扶贫政策真正达到最大效果。

像张延安这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懒汉”怎么扶?能不能扶得起来?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帮扶干部面前。“根本症结在于懒惰,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生活上无计划。”通过走访摸排,东庄村帮扶干部们一致认为,要让张延安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不是简单给钱给物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使他从安于现状中“猛醒”过来,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他要是不愿意做,那我们就手把手地教他。”抱着这样的念头,帮扶干部们一次又一次来到张延安家中拔“穷根”。

为唤醒张延安主动脱贫的思想意识,扶贫干部三天两头到他家“串门”,通过“转变思想+产业帮扶”的形式,张延安的思想一下子大转弯——人不勤快,政策再好也没用,致富还得靠实干。

为了让张延安鼓起对生活的勇气,扶贫干部曹晓荣更是把张延安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天清早一通电话就督促张延安起床下地干活。更多时候,曹晓荣都是直接到他家“辅导功课”,聊家常,鼓励他对生活要充满希望。(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我只是一粒沙 任红妮

一束光刺破了夜的漆黑幽兰抽出醉人的花蕊似俏丽女子那深情的回眸惊扰了夜的心扉风穿过竹林碰落了满地沉醉萤火虫提着灯找不到回家的门流年金影夜光杯时光引燃了岁月荡起一池春水鱼戏虾游清波涟漪...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