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阿莉:因为热爱 所以幸福 本报记者 景东旭

咸阳日报 2017-05-31 18:24 大字

“当老师就要爱学生。”陈阿莉1992年师范毕业回到老家淳化当了一名小学老师,父亲对她说的这句话让她记忆终生。

陈阿莉最初在一所乡镇寄宿制完小教书,一天放学突降大雨,学生李鲜红在回家的路上不慎掉进深沟里,同行的孩子跑回来叫她,陈阿莉不顾危险,下到沟底救出了已经昏迷的孩子。看到全身裹满泥浆的孩子,心酸的泪水和无情的雨水交织在了一起……经检查孩子脑颅出血,病情严重,医生建议手术,可家长没在谁敢做主?当时两个同事冒着大雨跑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赶到孩子家时,大门紧锁着。那一夜,她守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浮肿的额头,疼爱的泪水模糊了眼睛。

第二天,通过村民协助找到了孩子的家人,他爸跟着来到了医院,看着孩子含着泪说:“家里穷没有钱,我不敢来呀,我这就回去借钱。”她拿出200元钱给孩子看病,几个人一共凑了500多元,陈阿莉父亲闻讯赶来,送来家里仅有的300元钱,孩子得救了。

1997年,陈阿莉新接的班里有个学生,瘦弱的身体,少言寡语,脸上始终没有笑容。十二月的天,一天比一天冷,中午放学时孩子站在队伍里哆哆嗦嗦,在她的腿上一摸,就穿一条单裤子。陈阿莉把她叫到旁边一问才知道,她爸爸在盖房子时不小心从房顶掉下来,摔得半身不遂躺在床上半年多了,前几天她带着妹妹去地里拔萝卜,在回家的路上架子车翻车压断了妹妹的一条腿,妈妈带妹妹去看病,她在家照顾卧病在床的爸爸,没人给她做棉衣。放学后,陈阿莉一路小跑回家,和母亲一块找出来侄子的几件衣服,下午就给孩子穿上。

从此,陈阿莉就开始承担她的一切学习生活费用。2007年,吴淑珍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打电话:“老师,我要报陕西师范大学,我要当老师,像您一样的老师。”从1997年开始,陈阿莉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3名学生完成小学到高中的学业。

2004年,陈阿莉调离淳化,来到渭城区风轮小学任教。班里有一个留守儿童,陈阿莉坚持六年关爱着他帮助他,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被寄养在大伯家,从不写作业,问他原因,他说:“奶奶不会签字,所以我不想写。”陈阿莉就告诉他:“老师特批你以后的作业不签字,早上来直接交给老师,行不行?”他爽快地答应了。在二年级的学习中他的学习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不是很突出,但基础性的知识不再出现错误。后经多次和家长沟通,赢得家长的配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的都是鼓励的词语,期中考试中他语文92.5分名列全班第10名。如今孩子已是高三的一名优秀学生。

多年来陈阿莉参加各种赛教活动,不断地磨炼自己、提高自己。先后取得了: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咸阳市知名教师、咸阳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称号,并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的示范课、观摩课80多节、报告培训50多场。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首批师德报告团成员、“感动渭城”教育人物等荣誉。

2013年渭城区教育局专门成立“陈阿莉名师工作室”,2014年、2015年省教育厅和市上也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三级工作室结合起来,边学习边探索,扎实开展创新型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依托工作室,承担了区内6所学校和淳化铁王、兴平共25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走进学校听徒弟们的随堂课100多节,受到了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从2014年到2016年三年时间,已有9名徒弟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另有9名徒弟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徒弟们评价她:陈老师用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用她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带领着我们,用她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引着我们,一路前行!(E)②

新闻推荐

胡和平在咸阳调研时强调 坚持精准方略狠下“绣花”功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母家亮)5月15日至17日,省长胡和平在咸阳市、乾县和淳化县调研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五新”战略任务要求,扎扎实实推...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