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年,我的老师贾彩玲

咸阳日报 2016-09-28 00:00 大字

我读中学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些年,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师生关系曾经是多么令人怀念。

中学,我在距家十四五里的石桥上学,是一个寄宿生。那时上学,孩子们是从家里背一兜馍,到校开水泡馍就是一周的食谱,条件好点的可能还有一瓶自家的腌萝卜。冬季还好,夏天那馍馍保存就难以上青天,昨天吃起来还好好的馍馍,第二天掰开就有一种白丝,你愿拉多长就有多长,牵牵连连不断。于是,班主任老师就叫去她家馏馍,一小锅又一小锅,老师的家里云雾缭绕,笑语不断。

初中的最后一学期,简陋的学生宿舍,二十人的房间,住宿条件之差已经略见一斑了。再加上经常有社会上游手好闲的不良青年常来滋事,班主任老师心疼我们在学业上名列前茅有希望考上中专中师的女孩。于是下定决心,把我俩领回自己家,供吃供住。并不宽裕的家庭条件和并不宽裕的粮食供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在自己家还有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的情况下,供养四个孩子的伙食,那是一种怎样的沉重和艰难?

谁要是头疼感冒,老师就专门给做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准保面到病除。而这一碗面条的代价往往是老师自己的这顿饭已经没了着落。

为了感谢恩师初中三年的资助,刚刚接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我,在母亲的命令下去自家的菜园摘了整整一编织袋的豆角去看望老师,去谢师恩。由于那时家里家徒四壁,几乎一无所有,我只能提着这一袋子菜走了十四五里路去感谢授业恩师,感谢自己节衣缩食资助我的班主任老师。

气未喘匀,老师看到风尘仆仆的我和一大袋豆角心疼地念叨:“这么远,这么沉……这么远,这么沉……”又急急地在自己裤袋里掏出10元钱送给我,作为我求学乾师的路费。

这就是我曾经的老师,对孩子给予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文化,更是滚烫的真与善和同样滚烫的赤诚的心。

(作者单位:淳化县冶峪中学)(E)②

新闻推荐

又称二道盅、看客或行礼。斟盅不但是对客人的尊敬,也是对所有来客的一次点名。一般设有礼桌,看客入席,谓头道盅,主婚人呼礼曰:“老小外家众亲戚,斟盅啦!”然后按老小

咸阳民间传统礼俗。流行于淳化县西府一带。又称二道盅、看客或行礼。斟盅不但是对客人的尊敬,也是对所有来客的一次点名。一般设有礼桌,看客入席,谓头道盅,主婚人呼礼曰:“老小外家众亲戚,斟盅啦!”然后...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