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不让一户掉队
咬定目标不放松 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蒲大伟
1月16日,记者来到淳化县城以北20公里的周山村,看到移民新居依山而立,宽阔平坦的砂石公路直通村民家……不经意间,记者来到村民高向阳家,只见院子里晒满了核桃,屋后的羊圈里40余只奶山羊正在那悠闲地吃着草料。
“这么富裕,怎么可能是贫困户?”记者不解地问道。“那是因为你没看到他家一年前的样子。”同行的周山村“第一书记”秀勇笑着说:“你这么惊讶,证明我们的扶贫工作有效果了。”
精准识别打好扶贫之基
“我们每月都进村开展工作,首先摸清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对家庭人口、经济收入、致贫原因等进行登记造册,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秀勇说。在驻村帮扶中,工作人员记录下村民的需求,并一一落实。高向阳家发展养殖业,修了羊圈、种了核桃,现在家里养了40只奶山羊,上个月卖了一批羊,收入2万元。“现在日子好过多了,以前家里3口人就指望这几亩地过日子,一年到头手里难有余钱。”高向阳感慨地说。
为了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掉队落伍,淳化县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请—小组评议—村级核实—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的程序,精准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建档立卡摸底子,逐户查找致贫原因、脱贫条件,制定脱贫计划。同时,还结合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进一步挤出水分,查漏补缺,为贫困对象号准了“脉”,为***、精准脱贫工作打牢了基础。
产业扶贫补齐扶贫之短
2015年,淳化县采取“一村一业一部门、一户一法一干部”的方式,实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干部一对一定向包抓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机制和责任倒查追究机制,省市28支驻村工作队包扶28个贫困村,县级部门包扶67个贫困村,县143个企事业单位包抓剩余的109个有脱贫任务的非贫困村,实现了行政村包扶工作全覆盖。
该县在扶贫工作中因势利导,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具体到户、到人扶持特色产业。据统计,2015年该县先后对237户无力建房的贫困户采取异地移民搬迁脱贫,对2100户7000多名贫困群众以发展产业脱贫,对590户2000多名贫困人口采取搭帮互助脱贫,全年实现了10600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提高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启了全新的精准“造血型”扶贫模式。
教育扶贫拔掉贫困之根
淳化县加大教育投入“拔穷根”,大力资助、引导农村贫困户初中、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扶贫对象的素质。根据“雨露计划”的具体内容,该县对考取中、高职及大学一本、二本的贫困户子女开展了相应的资金补助,2015年先后资助贫困家庭大专生和中专生150人,发放助学金45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952人,发放助学金491.4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多渠道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和致富带头人培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依靠实用技术脱贫致富的能力。
新闻推荐
8月1日,榆阳区红石桥乡幼儿园利用庙会看戏人多的机会,在戏台上表演节目宣传幼儿早入幼儿园的好处。本报通讯员高振德摄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