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民心中的好书记——追记淳化县委原书记李德馨

咸阳日报 2015-11-10 22:40 大字

李德馨(左)在植树造林工地和干部群众交谈。(图片由淳化县委组织部提供)

本报记者 申孝斌 通讯员 勇鸿利 萍大伟

在革命老区淳化县,老县委书记李德馨已离开工作岗位38年了,可他的感人事迹依然四处传颂;他虽然去世17年了,可他的名字一直铭记在淳化干部群众的心中。

李德馨在担任淳化县委副书记、书记的7年多时间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植树造林,整地造田,兴修水利,开山筑路,在黄土地上创造出了淳化人民绿化山川、改造自然的奇迹,书写了淳化人民誓叫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新篇章。淳化的名字,第一次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淳化的山水,第一次被国际友人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李德馨不仅带领淳化人民改变了地瘠民穷的落后面貌,更把一面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旗帜,插在了高高的爷台山之巅。

“把荒山荒坡用树盖起来,把沟沟岔岔用树填起来”,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李德馨代表县委、县政府发出号召,拿出誓叫旧貌换新颜的气魄,拉开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的序幕。

昔日淳化,山光岭秃,风沙肆虐,一片荒凉。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淳化人广传着“穿的旧衣裳,吃的救济粮,住的破烂窑,穷的叮当响”;“天上下雨地里流,肥土冲到沟里头”的顺口溜,这就是当时淳化和淳化人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1971年,上任伊始的李德馨就带领县委常委深入基层,逐社、逐队、逐山头进行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在总结推广50-60年代成效显著的十里塬公社创建园艺场、谋庄大队荒坡造林及西坡大队办果园等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淳化以发展林业作为改变贫困面貌的根本大计和发展战略。

淳化县的许多老干部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在全县植树造林誓师大会上,李德馨代表县委、县政府发出了“把荒山荒坡用树盖起来,把沟沟岔岔用树填起来”及“实现‘一场四带六个十\’”(即社社队队办林业场;营造4个万亩经济林带;每个生产队栽植苹果、核桃、梨、泡桐、柿子、花椒等6个10亩经济小片林)的号召,并对全县干部“约法三章”:一是坚持一把手抓关键,二把手抓经常,领导班子人人抓的过硬作风;二是坚持常委蹲点示范的“样板先行”;三是坚持布置、检查工作都要讲林、抓林的工作规程,为全县的群众植树造林运动吹响了冲锋号。

1973年春节刚过,县委组织县、社和重点大队160人赴山西昔阳、平陆等地取经,并成立县林业规划小组,李德馨一双布鞋、一顶草帽,带领科技人员跋山涉水,普查勘测,完成山区造林设计。3月,县委作出了《绿化爷台山的决定》,实行“以集体造林为主发展国有林,鼓励社员植树和国造国有,社造社有,队造队有,房前屋后归个人所有”的鼓励方针。

“白天干一天,晚上加一班。昼战太阳夜战星,没有月亮点马灯。”李德馨带领全县人民发扬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实干精神,用实绩缔造了传奇。

爷台山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解放战争时期,震惊中外的爷台山反击战就发生在这里。昔日的战火硝烟已远去,为了使这块红色圣地披上绿装,淳化人把植树造林的首站选择在这里。(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卫华赴淳化县慰问时强调 发展富民产业倡导乡风文明确保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1月15日,市长卫华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淳化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本报记者郑苗裔摄本报讯(记者张静远)春节临近,农村困难群众还有啥难事?1月15日,市长卫华轻车简从,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淳化县,走访...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