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态园林山城再造淳化人居福地 李勇鸿 余娟利

咸阳日报 2015-04-28 22:11 大字

四月的淳化,花团锦簇,万木葱郁,漫步在淳化县城,仿佛置身于花海和林海之中。“一湖清水两岸绿,半城山水半城树”正是对淳化生态园林山城的生动诠释。

植绿增绿建生态城

“林草走进城市、城市拥抱绿色”。淳化县在建设生态园林县城进程中,全面实施县城绿化工程,先后对县城“两山”实施了坡改梯、荒山绿化、坡面砌护等治理,累计完成坡改梯110亩,荒山荒坡绿化1500亩,砌护坡面1500平方米,成功建成了甘泉湖3A级景区;对迎宾花园、梨园广场、人民广场、兴淳塔广场等5个绿地广场进行增绿扩绿,建成了体育馆广场、鼎盛湖及湖心岛、神鲤石拱桥、滨湖东路等景观,栽植垂柳、紫薇、油松等2000余株,绿地面积扩大了17000多平方米,使城市园林绿化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并结合道路新建、改建和升等改造,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以国槐、垂柳、云杉、女贞等树种为主,建成了县城正街至南新街国槐一条街,大店桥至县中医院红叶李一条街、北关桥至秦直大道垂柳一条街,做到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同时,大力开展单位绿化、小区绿化、社区绿化建设,采取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房增绿、破硬还绿、规划建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机关单位绿化管理,还绿于民,先后建成“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58个。目前,淳化县城绿化覆盖率38.64%、县城绿地率34.21%、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18平方米。公园建设面积9.5公顷,道路绿化普及率98.1%,道路绿地达标率91.4%,河道绿化普及率89.5%,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100%。

提升设施建宜居城

该县立足生态园林山城的定位,采取规划先行,基础突破,点面结合的原则,突出“秦汉夏都”、“绿色明珠”、“特色山城”三大规划主题,按照新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制订了重要地段、重要节点、标志性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全面实施重点文化恢复工程建设,建成了铁王“秦汉风韵”历史风情小镇等一批具有秦汉文化元素的标志性建筑,使县城秦汉文化特色得以充分彰显;积极把创园工作与市政设施相结合,累计改造建设高标准公厕8座、县垃圾中转站3个;把民生工程有机结合,新改建道路11条,桥梁3座,城区道路31条,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3平方米;实施了管网入地改造、县城路灯改造、县城集中供热、城区亮化美化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区亮化率98%;同时,积极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全力推广使用黏土多孔砖等节能绿色建材,节能建筑材料面积8.66万平方米,有效带动了建筑行业向节能环保转变。

综合整治建文明城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该县在加大植绿增绿的同时,先后制定了《淳化县城镇容貌提升实施方案》和《淳化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对城南大店桥两侧、城建路、东环路等重要节点进行了提升改造;对城建巷、枣坪三四路等旧巷道实施了排污、道路硬化等集中改造;落实“县、镇、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在部分村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卫生“五有”等管理制度,净化亮化了农村环境卫生。坚持“环保优先”发展理念,治理县城水土流失面积53平方公里,规范了县城企业污水处理及医疗垃圾回收流程,大力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全县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点7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达到290天以上。

如今的淳化,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一个山青、水秀、天蓝、地绿为一体,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园林景观体系,正在嬗变中绽放着无穷的魅力。(B)⑦

新闻推荐

淳化文化惠民点亮百姓新生活

本报讯(蒲大伟)近年来,淳化县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夯实文化队伍,点亮百姓新生活。先后为秦河、石桥等7镇2中心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固贤丁村、方里冯寨等70个村级...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