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育该不该有戒惩? ——由教师体罚学生事件而想到的 赵博

咸阳日报 2014-06-04 00:40 大字

前不久,观看了一个新闻调查类节目,节目讨论的内容是“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应不应体罚学生?”。记者当街采访了一些家长,有的家长表示可以理解,孩子有时很淘气的,老师就像父母一样,不仅要给孩子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孩子怎么做人;有的家长则表示反对,我的孩子我都舍不得打骂,老师凭什么教训我孩子;也有的表示无所谓老师毕竟是为了孩子好,采访的结果是众说纷纭,意见很不统一。

看完节目以后,这一话题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随即打开电脑,用百度随便一搜,就出现了许多有关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青岛一教师持扫帚打学生、南充5名小学生被罚跪操场……,还有更早的青海师大二中的女教师两分钟内打了一男生八个耳光,前两个新闻经进一步跟踪似乎另有隐情,但单单就青海师大二中女教师打人一事而言,足以让人触目惊心难以置信。据调查打人的女教师名叫张明明,平时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市级表扬。结果此事经媒体一报道,该教师成了众矢之的,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谴责和上级有关部门的严厉处罚。对于这位女老师的遭遇我很同情,但对于她的这种做法我又不能赞同。其实像这样的事例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令人唏嘘的是老师的认真负责,老师的恨铁不成钢反而成了祸害自己的原因。结果是伤了一个,却吓退了一群,教师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成了惊弓之鸟,甚至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教师原本是教书育人的,可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谁还敢管教学生,毕竟惩罚与体罚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仅是一线之差。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只教书,不育人。他们认为教书也许就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不像外人说得那么光鲜,那么受人尊敬。我常和教育一线的教师讨论,他们普遍认为教书容易,育人太难。苦口婆心地批评教育学生,学生有时还不买账。自己不但白跟着受气,有时遇到一些性格固执偏激的学生不服从管教,一旦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自己也可能会受到牵连,轻者经济受损,重者身败名裂。所以教师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教育\’学生,我们伤不起。”体罚学生俨然成了教育人心中的一道高压线,有些教师眼见学生犯了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有责任心的年轻教师有时还要批评两句,但是学生爱理不理的样子就是对你的回敬。下次碰见了,你还想管吗?长此以往,我们教育的学生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的教育又将情何以堪?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显然现在的教师已经严不起来了。面对淘气顽劣的学生,教师只能劝服说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有的老师干脆向学生妥协,教师俨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底气。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少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强了,自然对教育的关注更多了,甚至有些过分关注了。就如前面提到的“青岛一教师持扫帚殴打学生”和“南充5名小学生被罚跪操场”事件而言,明明另有内情。不明情况的家长胡乱猜测,再加上媒体的过分热心,校园里的一点小事件,动辄就上报见电视,这样好不好?我认为不好。有些事情明明没有弄清楚就小题大做,给教师和学校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这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这样也使得我们的教育管理者缩手缩脚、畏头畏尾,不敢放手工作,明明应该有作为的时候却不作为,明明应该开展的一些活动却不敢进行。也许我们真应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譬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经明确立法准许教师以适当的武力体罚学生。法律明确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则、情形、场所,在场的人员,体罚的工具及其尺寸,打击的部位、次数和程度等等。教师在体罚学生过程中是有法可依的。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书育人,也使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可谓两全其美。

也许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加紧这一方面的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来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教育行业,用具体有操作性的法律条文来指导教师的工作,帮助我们的基础教育突破这一困境,也解除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淳化县秦庄中学)(E)①

教育的方法从来都不是唯一的

又一个关于教育的讨论话题!启发、鼓励是一种教育,必要的惩戒也是一种教育;和风细雨是一种教育,当头棒喝也是一种教育;循循善诱是一种教育,豁然顿悟也是一种教育;教育面对的是人,而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所以教育从来就不会只是一种办法,有些办法对有些人很有效,而对另一些人可能根本就没有效果,所以才有“因材施教”一说。自尊心强,性格脆弱敏感的,他人的重话可能都受不了;性格活泼开朗,甚至把他人的批评当耳旁风的人,更多时候可能需要当头棒喝,关于教育要不要惩戒,欢迎大家就这个话题参与讨论,稿件要求言之有物,短小精悍,来搞发至xyrbwyj@163.com标明“教育与惩戒”字样!(E)①

新闻推荐

小红杏带来大效益

王勇本报记者樊琼淳化县石桥镇刘家硷村的刘长福有2亩杏园,年年不等杏子熟透,便有许多在这里纳凉避暑的游人急不可耐了,6月7日那天,老刘就接待采摘游客20人次,坐在地头的老刘一天收入就是五百多元。淳...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