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教育:从突破中崛起 突破落后面貌一新 突破发展全力达标 突破观念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景东旭 实习生 刘青
山城淳化,古老纯朴。
如今,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一所所花园式的校园,在这方土地上悄然崛起,犹如一座座摆脱贫困的丰碑,在走向富裕的大路上昂首挺立,描绘出山城教育飞跃发展的美好画卷。围绕“教育奠基,科技兴淳”优先发展的基本战略,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大发展态势已经在这里生成,并将在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中奋力崛起。
自1982年起,全县掀起了以集资办学为主要特征的普及初等教育热潮,历时三年,总投资790万元,新建小学383所,新建和修缮房屋3422间,添置课桌6638张,添置桌凳7428条。解决了“一无两有”,结束了“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落后办学条件,实现了淳化全面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性飞跃。
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贯彻《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点结构,增加内部设施配套,在县城新建了1所初级中学—冶峪中学;把全县高中从9所压缩为2所;初级中学由28所调整为17所。到1993年提前半年依法完成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实现了淳化教育的又一次飞跃。
按照省市安排,淳化全面启动实施“两基”工作,经过近五年的艰苦奋斗,全县共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图书实验楼、宿办楼117幢,51所农村小学建起了楼房,28所小学建成了平房,消灭了危漏校舍。图书、仪器、体、音、美、卫、电等内部配套设施达到了省颁标准,并于1998年高标准通过省上验收。“两基”达标后,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全县人民重教兴教热情不减,力度不降,随即展开了省级普及实验室教育教学县的创建工作,经过两年不懈努力,基本达到省级实验教学普及县的要求,并于2000年年底通过省上评估验收,使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手段初步实现了现代化。
如今,淳化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力度大、效果好,全县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先后撤并小学236所。危房改造工作成绩显著。全县累计投资1.23亿元,新建学校58所,教学楼45幢,平房910间,厕所30个,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61051平方米。购置课桌凳4467套,17所初中有13所建起了规范的实验楼,各类实验室达到了130个,用房面积达7800平方米。其中冶峪、方里、马家、润镇、官庄等中学理化生仪器达到了I类配备标准,其余12所初中达到II类配备标准。县城小学和乡镇中心校17所小学达到I类配备标准,其余4所中心小学达到II类配备标准。共建自然实验室21个,面积1400平方米,装配“四机一幕”111套,“两机一幕”360套,39所中小学实现了“四机一幕”或“两机一幕”进教室。
方里、城关镇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顺利通过了省市教育强镇验收。润镇、官庄、十里塬3个乡镇的创建工作通过了市级验收。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于通过省市级验收的教育强乡镇,分别奖励5000元和3000元,对重视教育工作乡镇奖励2000元。
立足山城实际,全县又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和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等勤工俭学“三小”工程,建设生态厕所11座1552平方米,沼气池11个725立方米,新建师生食堂8栋1127平方米,改造师生食堂3栋,饲养肉猪150头,建成果园37亩、蔬菜大棚5架。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和“三小”工程为淳化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全省教育一大亮点。
布局调整、危房改造、教育创强、生态校园等工程的实施,使淳化教育事业真正迈上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教育奠基,科技兴淳”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勇)连日来,淳化县立足一个“早”字,积极组织和引导干部群众做好以机械、技术、物资、服务为重点的“三夏”生产备战工作,全力实现油菜、小麦颗粒归仓。该县组织人力奔赴各镇、各村摸排种植面...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