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扎根农村教育的沃土中
本报记者 王永杰 景东旭
见到常春校长是在一次研讨会上,中等身材,国字脸上架副眼镜,淳朴热情,透出几分儒雅与厚重。
采访中他自我介绍说,我与五百年前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只差一字,父辈从山东来到淳化,从此扎根这片土地,1988年从彬师毕业,成为一名教书匠。
2007年,常春走上淳化县润镇学区校长岗位,润镇学区下辖6所农村小学,全学区总共不到700名学生,80多名教师,最小的南联小学只有20多个孩子,仅4个低年级。
“一定要让农村学校面貌发生大改观。”刚一上任,这个想法就在他的脑中燃烧起来,自此他跑资金、争项目,先后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对6所学校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校建,一间间危房消失了,娃娃们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学校成为乡村里的标志性建筑。校园不能只见楼房不见树,他又争取10多万元资金,绿化美化校园,为学校安装空调设施,农村孩子在隆冬里再也不惧怕严寒的侵扰,在温暖的教室里安心地上课。
一个学区,校与校之间相隔十多里、几十里,他为能更好掌握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来回奔波,一度几个星期才回一次县城的家,为了不耽误工作,他给自己规定每周下乡不少于2天,在他带动下,各学校教师互动交流,共同促进工作,教育质量不断攀升。使这个质量排名一度落后的学区,稳步踏入全县前列。
常春常说:抓教育要抓在点子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抓师资队伍建设不动摇,认为这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各学校积极开展各学科的校本培训,相互间进行交流评比,对骨干教师发放津贴,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培养出一批年富力强,乐于奉献的一线教师,他说,教育是一项事业,要用这一事业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去年他挤出10000多元用于奖励教师,并还将加大奖励力度。
日常管理上他充分发扬民主,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他都充分征求意见,尽力完善内容。平时,他待人和善,与每位教师交心、交底、交朋友,时刻牵挂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平时,他练习书法,研究国学,提升素质,他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现如今,润镇学区一座座教学楼犹如一幅幅绿色包围的油画,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一座座绿色、生态校园成为乡村风景线上的一颗颗明珠。 (E)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蒲大伟)日前,淳化县“走进淳化、走进历史、走进自然”全国知名书法家作品展在该县文博馆举行。书法展览以全国34名著名书法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30多幅作品为主,展出作品有...
淳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淳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