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基层农技推广员的幸福标准

咸阳日报 2012-03-27 23:58 大字

蓄长发并非特立独行,而是为给村民一个“亲切的面容”。李斌正在给村民指点刺绣手工艺品。

李斌(右)正在田间地头给村民指点温室大棚设施建设。

本报记者 宋超

选什么种子?施什么肥?他们是专家顾问;气温高了提醒农民揭膜、浇水或打药,他们是农民的“保姆”……他们常年扎根在田间地头,他们是乡镇农技推广员。3月26日,记者深入淳化县城关镇柳沟村,体验那里的乡镇农技推广员的苦与乐,倾听他们的期盼,近距离触摸他们的“泥土”人生。

一个电话过来,就要进家门下地头

当日早8时许,淳化县城关镇农技推广员李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骑着摩托车,要去自己包抓的距县城约4公里的柳沟村。“平时主要就是帮农民搞培训,进行农业设施建设,推广新技术,防治病虫害,有时还要帮村民为农产品找销路。”李斌说。

“从春耕到秋收,找我们学技术、解难题的农民就没断过。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不仅要进家门,还要进地头。夏天村民干活早,我们天刚亮就来了,晚上有的时候就住在地里。”

李斌先来到柳沟村刺绣合作社,一边打听合作社存在的困难,一边帮着联系刺绣手工艺品的销路。“你真是个大忙人,把腿都快跑断了。”该合作社负责人刘爱英说:“通过小李的号召,已经带动了附近10多个村子的妇女,在农闲时刺绣编织,有的工艺品都卖到北京了。”

“看到产量提高、农民致富,再苦也值得,很有成就感!”“认可”两字说易行难。“怎么才能让农民认可你,愿意听你讲,照着你的话去做?农民们种了一辈子地,有的是经验,你要是照本宣科,他们就觉得你是个门外汉,都不理你。”李斌说。

农技服务不到位,就是失败

经过了曲折泥泞的山路,李斌来到了村里的拱形温室大棚,一边向村民询问大棚配套设施是否完善,一边帮着村民对大棚附近老化的果树进行处理。

“以前咱做农技推广就是挨个村地讲技术,把村民集合到一起搞培训,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听到新技术能带来经济效益时都很激动,都说回家就照着做。可事后一打听,由于种种原因,没人照着做。”“打通不了农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农技推广员不就失败了吗?”李斌说。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李斌看到部分村民种植的苹果树全部老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提出了发展高效农业,就开始发动大家发展温室大棚,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一直对资金、配套设施方面犹豫不决,小李多次进村,对村民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号召意识超前的村民外出参观,最终,村民们都赞同了。

“农技推广员这工作很辛苦,要面对千家万户,要伺候娇贵得像娃儿一样的庄稼”,站在村口,望着阳光下连绵不绝的农田,李斌感慨地说。

身有残疾,但忙着就开心

在采访中,一个细节使记者始终搞不明白,李斌的头发很长,他说,自己小时候,家中发生了一次火灾,自己的面部和手部被烧伤,右手的4个指头被烧掉,右侧脸颊留下了永久的伤疤,为了不影响工作,也为了与群众关系更加密切,就留了一头长发。

如今的李斌,已是十里八乡出名的“土专家”,村民们种什么、怎么种,都要找他问个明白。“人都有一个追求,我是农民,搞农技推广工作,农民认可就是最大的荣誉。”李斌说。“有时在地里忙了一天,回去吃饭也香,睡觉也香,如果有一天比较清闲,反而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D)(4)

新闻推荐

淳化优惠政策加快生猪养殖步伐

本报讯(杨力宏)近日,淳化县出台了《百万头生猪大县及PIC商品猪基地建设优惠政策》,在资金补助、土地调整、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及小额信贷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县财政拿出2205万元对发展生猪产...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