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农耕历史文化 推动山水旅游发展 公刘祭祀大典在彬县举行
典礼现场,百余参礼人员齐诵《诗经·公刘》
彬县首届农民技能大赛现场
农民技能大赛现场,参赛选手仔细辨别苹果品种
近日,为更好地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建富裕文明家园,彬县在龙高镇公刘教稼苑举行“戊戌年(2018)公刘祭祀祈福大典”的同时,举办了首届农民技能大赛。
传承优秀农耕文化
坚持绿色发展之路
“一代兴王地,千年志古豳”,公刘墓是魅力彬县最典型的一个标志,它是周(朝)民族的肇迹圣地,也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在彬县发祥的见证。在彬县龙高镇公刘教稼苑,新建成的《公刘》雕塑以公刘爱好耕作务农为历史背景,通过对人物的自然坐姿、表情、场景以及农作物的造型结合,传递了人物的历史性、纪念性、代表性,寓意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据悉,作为公刘教稼地,彬县地处黄土高原塬梁沟壑区,平均海拔1108米,是典型的苹果适生区,目前,彬县内盛产苹果、柿子、梨、枣、核桃等名优果品, 是“中国果品之乡”、“中国苹果产业发展20强县”、“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全县共有各类果园59.4万亩,果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当日上午,来自彬县义门镇、新民镇、龙高镇等地的50位农民代表现场进行农民技能比赛,展示劳作水平。彬县果业中心主任高德礼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果树起,彬县就开始了对农民的果树种植培训,技能大赛是果树种植发展到一定时期,开展的一项促进和提高果农果园管理水平,推动果业转型升级,最终提高果农收入的活动。
据了解,根据2018年彬县农牧局上半年重点工作计划,彬县将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000人次以上,围绕发展“小种小养”产业,充分利用在县职教中心设立的彬县农民培训学校开展集中培训,确保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人口每人掌握1-2项实用技能,推动贫困人口尽早凭借自己的能力脱贫致富。
推动山水旅游发展
探索文化兴盛之路
据了解,公刘教稼苑就建在公刘墓旁。公刘墓位于被誉为公刘故里、诗经之乡、西部佛都、休闲胜地的彬县,地处甘肃平凉、陕西宝鸡、铜川、咸阳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墓丘长1500米,丘垄高约50米,略呈梯形平面,至顶平坦。墓周占地达500余亩,南有泾水萦洄,山谷倒映,草色浮动;北为连绵不断起伏隐显的丘陵与村落,就像是用一条线穿起来的珍珠似的逶逦动人。东、西两旁是高山峻岭,峰峦层叠,为天然的屏障。公刘墓因地形势如蟠龙,因有“周墓蟠龙”之称。临河的墓崖下有渡口,叫做石桥头。对岸山石壁立,山腰平处有两座土垄,形状奇特,如人工堆砌而成,旁边有一泓清泉。
公刘墓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众多的自然风光,与世界文化遗产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侍郎湖生态旅游景区、太极湾自然风景区一起,形成了以太极弯、程家川、龟蛇山等自然景观为核心,北翼公刘教稼苑的生态休闲旅游线。
千人在公刘教稼苑表达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尊重,仪式郑重而庄严,同时正好领略彬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彬县还以此为契机,于近日启动大佛旅游节,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公刘故里、果品之乡、关北中心,成功举办戊戌年公刘祭祀祈福大典,既弘扬了彬县悠久的农耕历史文化,提升彬县知名度和影响力,又推荐了彬县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对实施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文化兴盛具有重要作用。华商报记者 史嘉婷/文 实习记者 魏山刚/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成梅)4月27日上午,彬县国税局、地税局等六部门主办的以“点亮梦想·税收同行”为主题的税法进校园活动暨“税收普法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县职业教育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上,详细安排“税法进...
彬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彬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