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历史文化让陕西旅游享誉世界

陕西日报 2017-05-05 10:02 大字
夜幕下的西安本报记者刘强摄

????大雁塔本报记者刘强摄

????《长恨歌》演出现场???本报记者刘强摄

   本报记者 郭青

  陕西是国务院确定的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4个王朝建都,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长卷,文物数量及等级以上文物比例都位居全国前列。

  陕西省旅游与文物有着不解之缘,以闻名世界的文物遗址、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要素使陕西当之无愧地成为旅游资源大省,也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得天独厚的陕西文物和陕西旅游,并没有固守于先天禀赋之上,而是精心谋划,积极探索,通过坚持不懈的后发努力,持续跃上发展新高度,塑造出陕西发展的两项核心竞争力,成为享誉世界的陕西文化名片。

  近年来,全省文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省情,成功地把保护遗产、传承文明与惠及民生有效结合,走出了一条新时期文物保护发展的新路子,大遗址保护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文物考古发现、科技保护、文物对外交流合作走在全国前列,陕西文物事业与时代同行,硕果满枝。

  与此同时,全省旅游行业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全力冲刺旅游强省目标,科学规划,精心布局,强势营销,陕西省旅游已经驶入又快又好的黄金发展期,“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形象品牌不断叫响,产业规模、产业要素和体系逐步扩大完善,记者从2017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中了解到,2016年,全省旅游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2336”发展思路,旅游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继续领跑全省经济增长,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49亿人次,同比增长16.45%;旅游总收入3813.43亿元,同比增长26.87%。开始跃居中国旅游强省之列。

  1 秦兵马俑 陕西省最靓的旅游名片

  2016年平安夜前夕,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主题的陕西旅游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蓝色天幕1号屏放映。向世界展示了韩城司马迁祠、铜川照金、华山、太白山等陕西独具特色的人文山水之美,游人驻足,网友纷纷点赞,倍感骄傲,惊呼:“厉害了,我的大陕西!”

  说起陕西最著名的旅游景区,非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莫属,甚至有来陕西不到兵马俑等于没来陕西的说法。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三个兵马俑坑成品字形排列,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坑内放置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7000余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铍、矛、戈、戟、殳、弩机以及大量的箭镞等。大部分兵器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锋刃锐利,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每乘车前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大量使用金银为饰品和构件,制作非常精巧,被誉为“青铜之冠”。

  在秦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立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79年正式开放,主要参观点包括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铜车马陈列厅及相关临时展览。至今已接待中外观众近7000万人次,其中包括近20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秦兵马俑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城市展出,海外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

  去年国庆黄金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秦俑博物馆北大门及广场项目圆满竣工,秦俑博物馆大门不仅是游客参观秦兵马俑的主入口,也是该馆展现给世界各地游客的“门面”。新大门及广场项目占地总面积达7390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934平方米。项目实施既强化了兵马俑博物馆整体布局,优化了周边环境,提升了旅游形象,也为秦始皇陵文化景区快速高效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2 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长恨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从西安驱车出发向东,上西潼高速,只需20分钟,便来到华清池。华清池位于西安临潼骊山脚下,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此。

  伟大诗人白居易把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这首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诗篇,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池。现如今,轻吟《长恨歌》,漫步华清池,感受千年前的大唐梦境,别有一番韵味。而由陕旅集团公司打造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在真山真水实景实地中,让这段人间至情和大唐盛境再现和复原在华清池畔。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舞蹈史论家冯双白看了舞剧《长恨歌》惊呼:“骊山活了,华清池活了,历史活了!”

  作为有3000年历史的皇家园林,特别是见证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地方,缩小历史遗迹存在方式与游客欣赏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了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和开发旅游产品绕不开的话题,而“文化”则成为挖掘旅游产品内涵的重点所在,舞剧《长恨歌》总策划张小可在旅游行业中叱咤多年,在他看来,“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以文物为牵引,以文化来搭台,做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使世人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不失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业内专家认为,舞剧《长恨歌》是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相结合的一种积极探索。在西安临潼华清池景区举办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有益探索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长恨歌》现象”创出一种“旅游+文化”的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新模式,在旅游经济、文化创意、历史传承与和谐发展之间找准了切合点。

  现在外地游客来到西安旅游,日游华清池,夜赏《长恨歌》,已经成为新的亮点和时尚!

  御汤遗址和五间厅,这些景观都是静态的历史遗迹,通过讲好陕西故事,在很好地保护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的历史遗址的同时,让沉寂的、静态的遗址背后生动的、伟大的、令人敬重的文化鲜活起来、站起来。

  3 新增7处世界文化遗产点 提升城市品位

  近年来,陕西省在实践中,将大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人民群众受益,总结出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建设、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大遗址保护被称为一项新的文化民生工程,被国家文物局在全国推广。

  “十一五”以来,针对大遗址、土遗址保护面临的重重困难,陕西省文物部门积极探索出“四个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新理念,探索出了不同类型的大遗址保护实践模式,取得了“专家满意、政府认可、群众支持”的多赢局面。2010年,大明宫等三处大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陕西大遗址保护利用更好地融入了城乡发展,兼顾了群众生产生活,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首次联合跨国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包括以上三国的33处文化遗产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项目。陕西省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等7处文物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得陕西的世界遗产点一下从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1处增加到8处。通过申遗,极大地提升了陕西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水平,促进了陕西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典型文物景区的提档升级,提升了遗产地城市品位,特别是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惠及民生利益等方面作用巨大。

  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主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文物局局长在申遗成功后表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一种担当。我们要不断研究探索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城市增加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遗产地文物旅游事业发展,促进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陕西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4 石峁遗址 体现文物本体保护成果

  “对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这句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用在陕西文物考古发掘上则可以表述为:陕西文物考古既不缺乏发现探索的眼睛,更不缺乏轰动世界的考古贡献。

  石峁遗址作为距今42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的超大型石筑城址,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荣获“2012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及2013年“世界重要考古发现”称号,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核心考察项目。石峁遗址作为陕西省文物保护的冰山一角,体现出近年来在文物本体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围绕文物本体,陕西省在考古调查、发掘、保护修复新科技运用、文物展示和保存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称道的成就。周原、汉长安城、汉唐帝陵、统万城、汉中龙岗寺、神木石峁、丰镐遗址等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国家文物局、科技部在陕西省设立了“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科技部文物保护国际合作基地”。与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先后完成科研项目和科技保护项目183项,其中20项获得国家专利或省级以上奖励,在秦俑彩绘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丝绸和纸质文物保护、金属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重点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令世界瞩目。

  另外,陕西省文物外展步伐不断加快,也成功塑造了一张宣传陕西的新名片。

  5 格局恢宏 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清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

  有了政策护航,继续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在发展历史文化类景区的同时,打造以秦岭山水为重点资源的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的及时推出,不仅丰富了陕西省旅游的产品种类,加大了陕西旅游的吸引力,更是陕西省旅游走向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目前,陕西省旅游已经形成了关中历史文化游、陕南生态休闲游与陕北红色旅游三区域相呼应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以兵马俑、华清池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区,是西安乃至陕西最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景区;以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发展也蒸蒸日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旅游业正逐渐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性力量。相信接下来,陕西省旅游将展翅腾飞,更上层楼!

新闻推荐

“豳州驿”五一前开园

  4月15日,由彬县县委、县政府主办,陕西海升集团承办,彬县海樾农业有限公司协办的豳州驿景区开园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豳州驿作为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将于4月27日正式开园。 &#...

彬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彬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