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彬县“千户万人”精准把脉打响扶贫攻坚战

咸阳日报 2015-07-07 21:46 大字

本报讯(史建荣 杜孟飞)今年以来,彬县在全县开展“千户万人”精准脱贫攻坚活动,摸穷底,拔穷根,兴产业,稳脱贫,受到群众点赞。

“摸穷底”,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年初,由县级领导带头,组织干部深入全县所有贫困户家中,入户走访,摸清致贫原因和需求,逐户建档立卡,弄清“家底”,为***提供第一手资料,建立覆盖全县贫困人口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帮助制订脱贫计划,选好发展项目,输送致富信息和技术等,使扶贫政策、项目、措施到户到人。全县共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61个省级贫困村11185户42100名贫困人口。

“拔穷根”,帮扶“结穷亲”,精准“好滴灌”。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三包一驻”定向包抓贫困户精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机制和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对全县4个现代农业园由3名县级领导牵头,成立4个工作队负责园区建设,选定61个县级部门,“一对一”包扶61个重点贫困村,选派61名年轻、优秀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61个重点贫困村“第一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派驻31名县级领导每人包抓1个镇或1个贫困村,抽调11185名县、镇、村干部进农家,结穷亲,开展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每人帮扶1户重点贫困户“斩断穷根”,帮扶一定三年不变,帮扶对象不脱贫、结对帮扶不脱钩。

“兴产业”,牵住“牛鼻子”,输血变造血。

按照“需要什么帮什么、缺什么扶什么”思路,全县各级干部都制订详尽可行的扶贫帮扶计划,‘一户一策\’、量体裁衣。统筹落实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

搬迁扶贫:“挪穷窝”、“换穷貌”。从去年开始,彬县投资3亿元,利用三年,对最偏远、最贫困的8个偏远村443户1765人和25个煤炭采空区2278户9598人通过整村易地搬迁移民的路径和方法摆脱贫困,每户补助4.5万元。对无劳动能力、残疾等贫困人口和“五保户”由政府建设互助幸福院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精准兜底脱贫,将贫困连“根”拔起。

产业扶贫:“改穷业”、“斩穷根”。县财政列支200万元在县扶贫办设立精准脱贫攻坚贷款担保基金,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但缺少资金、技术的贫困人口,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和免抵押小额贷款,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帮助贫困人口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加快产业培育,技术推广、能人示范、企业引领。帮扶干部采取“一户一策”的方法,科学制订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工作计划,寻找适合贫困户作务习惯的增收项目,争取各类惠民政策扶持。

雨露计划:“要我富”,“我要富”。通过“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免费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实用技术培训,以“帮、包、带、扶”等方式,帮助发展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零售。继续用足用好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行动”,支持、鼓励贫困家庭子女完成从学前到大学学龄段的学业教育,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遗传。

“稳脱贫”,考核“建机制”,长效“打歼灭”。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干部实绩考核,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票否决”扶贫责任制。与干部评优树模,提拔任用、晋升职级挂钩,同时,针对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帮扶贫困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让全县61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让11185户42100名贫困人口全部跨越2875元贫困线。 (B)⑧

新闻推荐

加快项目建设 促进经济转型——彬县重点项目建设速记

本报记者郑苗裔7月的彬县西北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主体建筑虽已完工,但在建筑内外,工作人员仍在忙着加紧路网建设、刷白墙面、铺设地板、安装楼梯扶手等各项收尾工作。...

彬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彬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