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艺术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长武背芯

咸阳日报 2014-02-25 01:24 大字

本报记者 赵鹏

春节之后闹元宵,耍社火便成为此时关中民间最具特色、最热闹的民俗活动之一。关中的社火表演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形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深受农村群众喜爱。相传社火队伍走村串户,十分热闹。还经常走到各家各户门前,敲锣打鼓表演一番,主人也常常走出家门,放炮迎接,并奉上点心糖果等答谢耍社火的邻里。

关中社火表演中最难的是背芯,芯子又称为背芯,在咸阳市长武、彬县一带广为流传。长武背芯是一种静态惊险造型艺术,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这种古老的社火表演艺术多用于迎神、赛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游艺节目。长武背芯在形式上将民间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表演时,用一根高3-4米左右的铁管或钢筋做成骨架,然后根据戏剧故事情节造型,加以弯折,布置装饰,使之更为新颖,栩栩如生。通常让4-5岁的儿童舒适地固定坐在骨架上,扮装角色,进行演出,每台以一折或一段为故事化妆表演,配有锣鼓乐器。

在演出风俗上,各种芯子一律用铁棍作骨架,在铁棍与铁棍的接茬之处,构造出各种奇妙形式,使观众感到既玄妙好看,又惊险叹奇,给观者以美的享受和乐趣。长武背芯的人物造型以各种戏剧神话、传说人物为原型,它是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一种艺术,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们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表演时借助活动平台,表演者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怀,实现自我身心愉悦,使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文化氛围。

长武背芯之所以留传至今,其真正原因还是它的形式及内容都受到劳动人民的深深喜爱。它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给人民群众提供一种表达情感和愿望的平台。任何一种可以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都是有它的美学价值的。而长武背芯表现的美是一种力量与灵巧结合的美,它充分地展示了力量与灵巧之间的完美结合,这同样也体现劳动人民智慧的火花。在如今“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方针指引下,长武背芯表演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深受人们喜爱。如今,这种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原生态瑰宝,已经被赋予了新时代色彩,扎根乡土,长演不衰。(B)(12)

新闻推荐

咸阳市全力推进“双高双普”工作

本报讯(记者景东旭)从刚刚落幕的全市“两会”上记者获悉,今年咸阳市将全力推进“双高双普”工作,目前咸阳市仅有彬县通过“双高双普”验收,正在申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为加快“双高双普”工作步伐,自...

彬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彬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