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掷地有声 润物无声【上】 ——写在2011年为农村和农民办的20件实事完成之际

咸阳日报 2012-01-17 00:01 大字

本报记者 孟利明 赵鹏 实习生 徐莉莉

核心提示:

岁末盘点,喜讯不断。“2011年咸阳市委、市政府为农村和农民办的20件实事全面完成!”如果说这一利好消息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真心实意的践诺,那么它的保质保量完成,更是市委、市政府倾力倾情解决帮助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行动!

更让人高兴的是,2011年这20件实事涉农总投资实现翻倍!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20件实事已完成投资76.65亿元,占计划投资额的213.5%,比全年计划多投入40.75亿元。笼统地说是模糊苍白的,而细细梳理才是最给力、最能感受的,就让我们共同来体味市委、市政府爱农、为农、惠农的那一分关爱和温情。

2011年伊始,一个消息在咸阳大地不胫而走,“市委、市政府要为咱农村和农民办20件实事!”对于380万的咸阳广大农民来说,他们可能理不清20件实事是哪些,甚至不知道会带来多大的好处,但心存的感激已经温暖心际。

而实际上,关乎他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普惠之举如同细雨润物已经开始……

“好事办好、实事办事。”对于负责实施的市农业局、财政局、林业局、民政局等十多个部门来说,这既是一种应尽的责任,更是党和政府对农民的一分关怀。

竭尽全力办实事,处心积虑解民忧,已经成为各部门的一种共识。

“我们是这20件实事的牵头部门,在整个协调和督导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实把这件事情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干!”市政府办农业科李军说。

正如所说,为了确保这20件实事做细、做得实实在在,真正惠及于民,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并制定下发了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及时组织人员,夯实层层责任,确保每一项实事都能顺利实施。

如细雨般的滋润,如甘泉般的沁心,从农村的角角落落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粮补、合疗到道路、住房,甚至到孩子们上学……囊括的范围之广、推动力度之强、受益影响之大,成为咸阳最为动情的一面。

而这20件实事,悄然地走进咸阳农村的广阔天地和农民的心中……

1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完成营造林42.88万亩,占任务34万亩的126%;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示范村102个,占任务的102%;绿化道路305公里,占任务的101%;完成杂果经济林建设25万亩,占任务20万亩的125%。完成投资3270万元,占20件实事任务1650万元的198%。

2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2011年内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2.8亿元,良种补贴500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9380万元,弱苗转化及灌溉补贴3100万元,地膜玉米补贴60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4.56亿元;退耕还林补助7300万元。

以农村学生为例,2011年全市59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中小学生深有体会,对他们全部免除了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孩子们的上学费用不再成为农村家庭的主要支出,而且“蛋奶工程”和农村校舍建设的投资连年递增,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已投入9589万元,覆盖学校1707所,受益学生473853名,义务段学生覆盖面达到80.3%。这些实实在在、功在千秋的好事,对于任何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份莫大的资助和鼓励。

3

——实施主导产业富民工程

果业全年共投资5000万元,其中投资1050万元,新建万亩生态果园21万亩;投资3351.3万元,新增蔬菜设施大棚4.46万亩;投资8600万元,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89个;投资450万元,新增机械化挤奶站30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以上,新建市级示范合作社316家,其中争取项目资金2300万元,建成23座冷库。

4

——加快新农村建设

全年完成投资3亿元,新修通村水泥路337公里,硬化村内街道395.4公里,修筑排水渠172.4万米,新修人畜饮水工程141处,新建民宅8514户,建设改造村委会100个、文化广场121个,建沼气池6690口,改厕所4704个,搭建吊炕1780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549台,栽植绿化树木170.5万株,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变;投资305万元,新建“一村一品”示范村109个;完成41个村建设任务,完成计划任务的103%。

5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共投资2.07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29.4%,开展实施联乡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现已解决39.7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如今咸阳的农村堪比城市,“城市有的农村有,农村有的城市不一定有!街道硬化绿化,广播电视、电话、宽带入村、自来水入户,村委会、卫生室、警务室、农家书屋、便民超市、休闲广场等公益设施完备,太阳能、卫生厕所、吊炕、沼气池等节能设施普及,村里人过上如同城里人一样的便利生活,不羡慕这才怪呢!”这是一位受访者毫不掩饰的夸耀,在旬邑、彬县、永寿等地,整齐划一的街道、亮丽优美的环境,彬彬有礼的老少……这些都成为城里人的垂涎,敢于将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之列,这就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善于发展的智慧。

无疑,咸阳的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最真实、最有力的体现,它从整体上改变了居住环境,改善了居住设施,挪移了危旧漏,告别了无电无水无气的时代,一种新的农村生活正在开启。

6

——实施农民安居工程

全年总投资6.39亿元,其中争取中、省补助资金6964万元,完成8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筑节能示范户竣工1245户,完成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竣工率为100%;投资5468万元,完成搬迁群众住房及附属用房1290户5652人,104865平方米,占总计划的94%,供电线路30公里,平整安置地2365亩;“三告别”共投入各类资金17.6亿元,其中各类建房补助资金2.33亿元;共搬迁22078户87770人,其中特困户2359户8640人,搬迁总户数超出市上下达年度计划2078户,特困户搬迁超出359户,投资134万元。

7

——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工程

截至2011年底,咸阳市农村公路共完成投资2.48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7.6公里;完成投资1.73亿元,共修建村庄道路495公里,其中省厅下达咸阳建设项目共计88个95公里,总投资284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475万元。截至目前,工程全面完成,资金全部到位。

8

——推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农网升级工程,完成投资5818.78万元,占计划投资的91.13%;电网建设和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63亿元(不含前期和房建项目),占年计划的43.07%。其中,主网新建项目完成投资7558万元,占资金计划的45.24%;主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841.49万元,占资金计划的37%;中低压配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895万元,占资金计划的42.69%。

9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百工程

完成投资1743万元,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0503万人,转移就业规模110.5万人,完成率为110.5%,创经济收入121.4亿元,完成121.4%,转移就业收入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咸阳农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果畜粮菜”的支柱产业发展格局,而特色休闲现代农业已经扬帆启航,所有这些都成为现代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现代果业示范园、大型现代养殖场、优质高产示范田、大规模的设施蔬菜……当这些富裕农村、富裕农民的农业产业得到持之以恒、强有力的扶持时,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增长,更带来了农村鲜活的生产力。作为现代农民,敢于走出去、敢于在外赚钱,而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0

——推进中低产田改造

完成投资9027.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1.4万亩,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13%和104%。新打、修复配套机井238眼,衬砌U型渠道157公里,埋设输水暗管379公里,整修田间机耕路235公里。分别完成计划任务的119%、157%、108%和118%。

目前,咸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而农电网的改造、农村环境改变等已经延伸到基础设施,深层次、大规模地整体推进,让农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各项成果。

这些实事,让咸阳的农民乐在脸上,喜在心里,他们憧憬着更加美好、更为优越的现代农村生活……(C)③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李军朝 何建虎 刘伟 摄

新闻推荐

彬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成效显著

本报讯(曹继安)2011年,彬县在县级147个预算单位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的成功转轨,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147个预算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拨付...

彬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彬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