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把酸枣》序 高鸿
咸阳是陕西的文学重镇,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这里曾涌现出许多在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人物。2008年陕西文学普查,陕西共有六千多人在搞文学创作,其中咸阳就有1700余人,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多少有些令人吃惊,感觉不可思议。然而当你来咸阳生活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一数字被低估了,因为有许多默默创作的文学爱好者并没有归队。
在我工作的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曹建平的文章令人眼前一亮。他随笔性的文字尽管篇幅不长,但言简意赅,思路清晰,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最为难得的是通篇没有一个错别字!这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是罕见的。他是一个认真写字的人,这种严谨的作风令人肃然起敬。后来我知道,多年的教师生涯让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轻易不写字,写字必斤斤计较,字斟句酌,毫不马虎。现在通读他的文集,每篇文字几乎都是这样,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写字的人,都希望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给自己留点纪念,也不枉喜欢一场。曹建平也一样。当得知他要出版散文随笔集的时候,我很高兴。但看到只有六、七万字的内容时,我建议他再添加一些。曹建平笑了笑,未置可否。过了几个月,他说还是先出版了吧,等以后再慢慢添加。我说你不写了?他说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回想那些节俭的文字,我知道曹建平不是一个随便的人,他做事严谨,绝不为了应酬或任务而敷衍了事。这种对文字的敬业精神令我汗颜。
言归正传,谈谈《一把酸枣》。
拿到稿子的时候我通读了一遍。因为不是长篇大论,所以我读得很细。特别是在读第一辑的时候,我的眼里是噙着热泪的。这些细腻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的内心一次次地震颤。因了我们都曾经是农家子弟,因了大概都经历过那样的非常岁月,因了骨子里都有些不屈不挠的倔强,一路走来,几多无奈,几多辛酸,几多山穷水尽,几多痛苦徘徊……母亲臂弯上的一篮鸡蛋、父亲肩上那沉重的犁铧、妻子手上热腾腾的饭盒、儿子稚嫩的一声呼唤……每每,都让人热泪盈眶,欲罢不能。这是一种至真至纯的爱,撕心裂肺,透骨彻心!文字的后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孝子,一位贤夫,一位慈父——一个心存大爱的人!
文集的第二辑是教育随笔。从民办教师到中专学校,从中学教师到教育局长,他历尽坎坷,矢志不渝,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在彬县教育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笔。这些文字是他思想的火花和人生感悟,是成长,也是积淀。
文集的第三辑说是闲言絮语,其实里面沉积的内容很多,有对幸福的理解,对秋天落叶的喟叹,对前程的迷茫,也有对自己深深的忏悔。这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文字,拨开云雾,我们看到的是一副非常柔软的心肠,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文集的最后一辑是岁月留痕,也是这个文集中最长的一个篇章,有两万多字。这是作者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个农家子弟艰难的奋斗史。文章诙谐幽默,更多的则是辛酸,曾经的岁月令人不愿回首。我想,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的。那三年的天灾人祸,那史无前例的大革命,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黄帅,交白卷,整整耽搁了一代人,以至恢复高考的时候,很多学生连课本都找不到了!好在作者是个不甘命运束缚的人,他高中毕业回到农村,一边教书一边学习,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挣脱农门羁绊,走上了中学课堂,成为部级优秀教师,最后走上领导岗位。可以说这篇文章便是《一把酸枣》的核,透过这颗丰硕的“大酸枣”,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人生无论多大的坎,只要你不放弃,都能跨越。 (E)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新科)近日,彬县妇联举行了爱心捐赠仪式,共为53名残疾人发放价值5万多元的轮椅25个、助行器28个,为残疾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B)⑥...
彬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彬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