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影子
李克利专栏
李克利,国家一级美术师,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书画研究院顾问,陕西省扶贫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四届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英才交流协会理事;长安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每逢重要节日,父亲的形象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没有钱,也没有做过官,可父亲的形象在我心里依然高大。
父亲是标准的老陕,个头偏高不胖,皮肤微黑,脸上胡子很多,爱听秦腔,爱吃泡馍,不管吃什么饭都少不了辣子和醋。听父亲说,少时家境不好,只念过几天私塾。十几岁就在西安东大街一个糕点铺当小伙计,学着做点心,还在饭馆学过做饭做菜,最拿手的是做“水晶饼”,我小时候过节吃的点心都是父亲亲手做的。父亲做过不少工,解放前在西安一家洋火厂打工,西安快解放时洋火厂老板跑了,为了一伙穷哥们糊口,我父亲就带大家一直干到公私合营。
解放后,父亲在一家国营工厂食堂工作,父亲干一行爱一行,白案红案都拿得起,只要是父亲值夜班,排队吃饭的人会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定量供应,粗粮杂粮占比很大,为让职工吃好饭,父亲“粗粮细做”,把玉米面、豆面、红薯等,通过做糕点的手艺制作成了一个个色鲜味美的“糕点”,受到职工好评,《陕西日报》还报道过。
我第一次出远门是随父亲去周至县哑柏镇姑妈家。那是我第一次坐长途汽车。那年我十二岁,放寒假,天气很冷。一大早天不亮就和父亲步行往南门外汽车站赶首班车。坐上车后,一路上我的眼睛没离开窗外,觉得什么都新鲜。车到哑柏已是中午以后了。姑妈家的房子很旧,睡的是土炕,院子里养了一大一小两头猪,还有几只鸡咯咯哒叫。睡觉炕很硬也不暖和,躺在炕上还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到姑妈家的当天和临走那天吃的都是白米饭,还有红烧肉,感觉像过年。姑妈家的小女儿叫四宝,长得很水灵,她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姐姐,她也喜欢我,每天都带我去河边玩。长大后我才知道周至也产大米,但是她们平时的生活并不像我在那儿待的那几天那么好!
我幼时父母离异,打记事就在这家长大,知道二老不是生身父母已是很多年后了。父亲勤快脾气好,喜欢哈哈大笑,院子里的孩子都喜欢他,父亲也从不对我高声。
父亲走了30多年了,我时常怀念父亲,怀念逝去的亲人,怀念儿时的经历和记忆中的事,不知这是不是乡愁。
每每看到我们生活的城市在变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吃饱穿暖已不是让每个家庭发愁的事情。尤以时至新年,人们忙碌的身影熙熙攘攘时,我思乡怀旧之情愈发浓重,父亲那质朴、善良、吃苦负重的身影,更时时萦绕心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韩轩通讯员梁鲁凯)为更好地促进太仓-周至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向周至学生送来生活学习的关心和新年问候,近日,太仓爱...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