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野看终南古会 ○涂俊

西安日报 2020-08-22 02:26 大字

鄠邑区游城隍后,聚餐的老人们。(宫小祥 摄)

终南山通常指秦岭山脉中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主峰位于周至县与太白县交界。终南山自古寺庙道观林立,相关的古会随着地形和寺庙的地理分布而展开。在终南山所涵盖的区域内,现有蓝田古会7处、周至及太白周围40处、长安43处、鄠邑区及周围27处,这些地方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型古会,著名寺庙每年至少三次大型古会,每月初一和十五又分别有小型活动。

据1987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仅周至县平原1042个自然村,其中782个村有古会;古会游客上万人的29个,上5000人的百余个。

古会会期多集中于农闲时间或农忙间隙,根据时间长短分有大型、中型和小型,上会的人数和商品交易成正比。在经济不发达的乡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遇有大型古会,人们会集中采购,因此成交额较大。终南古会较著名的有鄠邑区段二月初一、六月十五化羊古会,二月十五娄敬庵会、清凉山会,正月初九重阳宫会等;长安段有三月初五古会、韦曲三月骡马会,六月初一南五台,二月初八王曲城隍古会,以及二月中的东西楼观古会;周至、太白段具规模的古会有30-40处。在村落集中的地区轮流起会,如鄠邑区北的游城隍活动,大城隍合凿齿村、康王村、渭曲坊一带19村为一社,二城隍合21村、三城隍合13村为一社。一村一年,轮流迎祭。这种轮流古会放大了古会的规模,是商家和购物人群的双向吸引。

古会也是农民添置农具、日常用品的重要媒介。如二月初十的楼观台古会,东楼村80%的农户从事饮食服务业,参会人数达十万人次,购买力非常旺盛;早在1990年记载的周至古会在册的大戏演出48台,演出费加上交通食宿花费120多万元。消费和支出均来自古会的商业效应,影响至附近县市乃至多个省市的生意人前来摆摊设点销售物品。

终南古会分布环境可分为平原、山地、邻水三种类型。通过数据采集得出,终南古会总体上以山林古会和平原古会为主,临水古会次之。平原型古会依托临山的村庄寺庙建筑环境而展开,与民居交错而建,受交通、社区环境、人员流动等因素限定,有的古会因地理位置不理想、人员流动大,规模和次数在逐渐减少,而有的古会因庙宇交通便利地段优势受商家追捧而成为大型娱乐性古会。

山地型古会环境空间根据寺观建筑选址决定。常见形态为“山包尾”“两翼环抱”“尾包山”形式。第一种是寺庙隐于山林,有较为开阔的庙前空间,但不易形成大型古会;第二种背枕高峰,有两翼的侧岭环抱,环境开阔,易连接组成古会群;第三种利用山腰坡地展开,寺庙观建筑群沿坡势而建,游览活动空间受限,而相关娱乐活动延伸至山下平坦处,因此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古会。

临水型古会以江、河、湖、海景观空间环境展开,多借山势形成园林景观。园林环境使古会活动兼具游览功能。自然景观与庙宇建筑结合,拓展了古会的活动空间。平原型古会与聚落民居交融,文化资源和地理优势较强,可依据庙宇环境开发的旅游项目,设计相关度假村、园林、绿化带、步行街、商业街等;山地型和临水型环境发挥山林、山峦、溪流和瀑布的环境优势,带动周边生态旅游与经济,可建成园林、风景区、保护区以及林业生态区等空间。

古会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娱乐性质,通过娱乐活动融洽了邻里、乡邻之间的关系。终南民俗多源自古老的祭祀庆祝活动,如周至集贤鼓乐、关中道情、皮影戏、木偶戏以及春节期间的社火古会,是民间为表达庆祝的一种方式。

通过考察终南地区古会蕴含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文化要素,探讨其在塑造地方文化传承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角色。可以看出,古会文化空间所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和积累了大量的人文故事、历史传说等,是人文生态环境重要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深层次挖掘并对其进行保护。

新闻推荐

迎接十四运 助力“创文” 交通引导员志愿服务活动正在进行中

本报讯(记者关颖)为迎接十四运、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日前,团市委组织志愿者们持续开展“...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