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兴国:身残志坚 热心公益

陕西农村报 2019-12-18 00:59 大字

?商兴国(右一)在参加义工活动。

本报通讯员 何磊 陈维才 文/图

西安市周至县哑柏镇昌西村,一提起商兴国这个名字,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赞不绝口。年龄大的村民说,他是一个既孝顺又热心的好小伙,即便是同龄的年轻人,也对他赞美有加。

商兴国为何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他不但在父亲离世后坚强地挑起家庭的重担、照料患眼疾的母亲和长期瘫痪的姐姐以及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子,而且还经营着几亩猕猴桃园,四乡八邻谁家有事,他都热心地帮忙。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是一位残疾青年。

从小遭遇不幸 练就一颗坚毅的心

商兴国在3岁时不幸患小儿麻痹,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严重的腿疾。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在一次玩耍中摔伤了头部,患上脑膜炎。虽经多方医治,仍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瘫痪在床。

商兴国上学的时候,看到小伙伴们在快乐地玩耍,他便默默地在一旁用小树棍写字。就是这样的一种“另类”的童年生活,练就了他一颗坚毅的不服输的心,随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

进入高中以后,商兴国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比较自闭的他忽然变得开朗起来,不但和同学交流探讨学习中的问题,还经常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高中毕业以后,他专门到北京学习器乐,在以后的生活里,每每遇到烦恼,他就会拿起吉他弹唱。

勇挑家庭重担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

从北京回到家乡,商兴国主动帮父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瘫痪的姐姐,并且栽植了几亩猕猴桃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不仅如此,他还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亲朋邻里之间只要谁家有大小的事情都会随叫随到,村里的许多事务他都积极参与。

从2004年开始,商兴国经常给省市有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并积极参与媒体组织的各种活动。2008年,商兴国被陕西新闻广播正式聘为联络员,成为当地的“名人”,从此他和新闻行业以及许多记者、编辑、主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主动向灾区捐款1000余元。2011年,他被一家杂志社聘为新闻工作者,经常向媒体客观公正地反映存在问题,积极帮助乡邻解决实际问题,被当地村民津津乐道。

再次遭遇不幸 热衷公益痴心不改

就在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时,2014年,不幸又降临在他的身上。因长期积劳成疾,商兴国的父亲突然得了恶性胶质瘤,经过全力救治还是离开人世。父亲住院期间,商兴国和两个哥哥来回在县城和省城之间奔波,日夜守护、尽心照料。

父亲走后,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他的身上,既要照顾瘫痪的姐姐,还要抚养两个上小学的儿子以及家里的几亩猕猴桃。

2016年3月,商兴国妻子因患病在西安住院;2017年3月,母亲又因眼疾在西安住院治疗。几位亲人患病使得商兴国债台高筑。他说,如果没有国家的合疗政策,他无法想象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2015年,商兴国被县上推荐为西安市的警风警纪监督员,两年来,他积极履行职责,受到各方好评。

新闻推荐

唱响纪律教育“主题曲” 入脑入心筑底线 西安市开展第二个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综述

周至县开展主题诵读活动,通过经典诵读使党员干部接受纪律教育。■记者文艳文/图全市约40万党员干部参加活动,...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