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两年多 村貌换新颜 扶贫干部带领群众实现白杨林村整村脱贫

西安晚报 2019-11-01 04:42 大字

白杨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记者 郭旭 摄

本报讯(记者郭旭)白杨林村位于周至县王家河镇,地处秦岭腹地,风景秀丽。但由于处于大山深处,这里经济基础薄弱,2017年5月莲湖区的帮扶干部入驻时,全村三分之二人口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山顶的土层较厚,阳光充足,庄稼长势较好,因此,过去山里人都习惯住在山顶或半山腰,导致各村各户交通极为不便。”10月30日,白杨林村村委会主任黄凯军告诉记者,该村86户308人分散地住在上万亩的山地中,虽然就在同一个村,但两户人家串门走亲戚经常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这有啥好的?眼睁睁看着人就在对面,可走到跟前,得花好几个小时!”村里人说话很实在,但的确是实情。

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卫孝说:“咱村上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受地理环境影响,大多数人没有技术,同时缺少有代表性、效益好的主导产业,所以经济基础薄弱。全村58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虽然脚下就是黑河水源地,但住在半山腰的孙老汉一家却陷入吃水难的困境,打水要到三里外的河沟里挑水。怎么办?驻村工作队员扛起水管,在孙老汉家附近建起了蓄水池。当汨汨清水从水管中喷涌而出时,孙老汉高兴地说:“这下好咧,我再也不用下山挑水啦!”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推动白杨林村的发展,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跑资源、跑资金,先后争取各类资金270万元用于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通村道路,实施河道整治、街景提升、农户庭院美丽提升等项目,使白杨林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产业扶贫才是源头活水。为了发展集体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帮扶干部多次对村环境进行考察,请教专家,确定帮扶白杨林村发展中蜂养殖产业,成立了白杨林中蜂养殖合作社,去年养殖中蜂300箱,获益5万余元,给全村人分了红。

在白杨林村两年多时间里,驻村工作队成员与村里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如今的白杨林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村里通上了公交车,家家户户住进了安全的住房。2018年,白杨林村人均收入8126元,5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充分整合白杨林村的耕地、林地、闲置房屋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资源入股的方式,与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发展绿色种植养殖、林下经济、观光旅游,尝试开发特色民宿,使全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共同富裕,共享产业政策红利。”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毅说。

新闻推荐

周至县召开撤县设区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

阳光讯(记者张京)10月18日,周至县召开撤县设区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周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凯,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