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 社会生活巨变

陕西日报 2018-12-18 07:18 大字

1979年1月1日,西安饭庄开放高档饭菜营业部,循环供应葫芦鸡、温拌腰丝、奶汤肚块、煨鱿鱼丝、汆双脆及各种面点小吃等70多个菜品。石宝琇摄

1996年,西安城墙上手持“大哥大”的市民。邱晓明摄

1987年,西安永声家电商场门口,市民排队领票购买陕西生产的黄河彩电、长岭冰箱和双鸥洗衣机等。赵康摄

1982年,关中农家婚宴。葛新德摄

西安市东厅门食品厂技师王如林向青年工人传授花式糕点的制作技术。?资料照片

1986年,周至哑柏镇繁荣的刺绣市场。王天育摄

1989年,西安市民街头抽奖。胡武功摄

1981年,西安市民在公园跳迪斯科。胡武功摄

西安小寨十字“练摊”的大学生。张富汉摄

20世纪90年代,西安市北大街十字,西南角为北大街商场。秦岭摄

本报记者沙莎

伴随着改革开放,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公园里跳起迪斯科,大街上流行起了喇叭裤,有人开始尝试“下海”,有人进入股市,刚刚买回的收音机里放起邓丽君的歌曲,新买的摩托车载着衣着光鲜的人们。那一代人,怀着梦想冲入改革开放的大潮。

国家关于改善民生的政策相继出台。1985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地方省、市(区)教育厅(局)也相应改为教育委员会。1988年2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从1988年起,用三五年时间,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老西安人清晰地记得,在西安最繁华的东大街曾经立有西安饭庄的巨幅广告,那上面丰盛的美食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对幸福生活的直接解读。葫芦鸡、温拌腰丝、奶汤肚块、煨鱿鱼丝、汆双脆,人们在品尝美食,也在品尝改革开放带来的快乐。

1979年1月25日,《陕西日报》刊登题为《古城逢春花似锦》的文章,生动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春节。

那个春天,每个人都满怀期待。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春晚,时至今日,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普通家庭大年三十晚上必备的文化盛宴。越来越多的音乐和影视剧作品被推出,成为几代人的记忆,电视剧《西游记》《红楼梦》几乎伴随了80后、90后全部的童年。

这一时期,陕西的文化艺术创造在全国声名鹊起。当年因为高考改变命运的张艺谋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拍出了《红高粱》,并一举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1986年路遥《平凡的世界》出版,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9月27日,路遥的《人生》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粮票消失了,但食品更多了;布票消失了,但衣服更漂亮了;房子不分配了,但是却更大了;买东西不用批条了,但是家里的东西更多了……改革开放带给每个人实实在在的变化。

改革之声

我们国家当时的公有住房,大概有9亿平方米。我们的房子全部由国家统一建设,建设以后无偿分配给员工,租金大概是每平方米1角1分。1角1分的租金连房屋的管理和维修费用都不够,实际上政府还要贴钱。这个体制带来什么问题?就是所有的住房都是老百姓伸手向政府要的。光是提高房租不能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应该实行住宅的商品化,既让老百姓受益,国家又甩掉了财政包袱。——徐景安(深圳体改委原主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原副理事长)

新闻推荐

中国周至汉学国际文化小镇圆桌会议在京举办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周至汉学国际文化小镇的实施,受周至县委书记杨向喜委托,12月11日下午,周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凡盟,副县长周...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