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推荐“最美传承者”,分享“匠人”故事

华商报 2018-06-27 03:30 大字

非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源于民间,更要回到民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要使一个城市的非遗长久传承保护下去,就需要通过挖掘和寻找非遗传承人,让几近消失的非遗样式得以复原、让濒临消失的手工技艺与市民见面。基于此,由华商报社联合西安秦腔剧院、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发起的“国风秦韵——2018陕西非遗文化季”,将在6月至8月间,在全省范围内寻找“最美非遗传承者”,与您共同探寻三秦大地上独具魅力的非遗故事。

陕西省非遗文化素材丰富

但传承前景不容乐观

陕西非遗文化素材丰富,极具个性和地域风情。日前,华胥传说、二弦演奏技艺、周至竹马等9大类80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陕西省级非遗项目数达到600个。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陕西非遗传承的前景却不容乐观。就拿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来说,现在的年轻人已越来越少了解并掌握这门独特的艺术了。

据悉,2011年,为促进“西安鼓乐”的完整传习,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与西安音乐舞蹈学院联合开办了鼓乐专业,对全校的63名学生实施了全额免费教育,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如今,第一批鼓乐专业的学子们已毕业,但却鲜有学子继续从事鼓乐艺术工作。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校长张新宇对华商报记者介绍说,学子们毕业后,面临收入低、就业口窄等问题,很多人最后都选择了其他职业谋生。“同时,鼓乐班的成本较高,对学校来说也压力重重,所以在第一期之后,鼓乐班目前处于暂停的状态。”

邀您推荐“最美传承者”,分享“匠人”故事

陕西非遗有着千百年传承的手艺,兼具历史、文化与艺术等多重价值,非遗传承在现代社会急需我们的关注。在此,我们欢迎您推荐并讲述那些年长或年轻的、不为人知的非遗传承者,为非遗文化奉献拼搏的美好故事。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人物故事,可以通过来电、邮件推荐、来稿的形式,讲述你身边的“最美非遗传承者”故事。

同时,今年也是秦腔经典名剧《三滴血》上演100周年,为更好地传承发扬秦腔这门非遗艺术,华商报联合西安秦腔剧院与陕西戏曲广播,还将在7月开展“我的祖籍在陕西——百年《三滴血》戏迷争霸赛”活动,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经典焕发生机活力。

>>推荐形式

1. 人物故事(请注明姓名、年龄、拿手的非遗项目、人物故事以及联系方式等)

2. 来稿请发送至hsbkfqgzs@126.com或致电029-62502897,纸质来稿请寄送至: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3001华商文化传媒中心9楼公共传播中心(收)华商报记者 陈梦扬

新闻推荐

西安昨集中宣判一批涉毒案件

梅涛因贩毒罪被判处拘役本报记者李宗华摄从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到摇头丸、冰毒、K粉等层出不穷的新型毒品,一...

周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周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