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省首个PPP水利项目落地开花 90后大学生工地上挑战人生

三秦都市报 2016-11-20 00:00 大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省高度重视推行PPP模式,采用市场化运作,助力经济发展,这种助力项目融资、加快工程建设的“处方”在陕西省水利行业掀起了一股市场化热潮。眼下,位于安康市汉阴县东8公里处的涧池镇境内一处山洼里,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这是陕西省首个PPP水源项目——洞河水库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承担11万人口及工业园区用水。

安全员无暇回家情系重点水利工程

从汉阴县城出发,约20分钟左右,来到汉江北岸月河一级支流洞河下游时已近黄昏,国家大中型水库规划内项目、“双十双网”重点水利工程——洞河水库施工现场在暮色中一览无余。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在已经建成高达19.2米的大坝坝体上忙碌着,电焊火花在山洼里愈加显得耀眼,两台吊车正在将捆扎好的钢筋码放在指定位置。附近的引水洞开挖了百余米。

在工地上负责安全生产的王明波告诉记者,为了尽快赶完工期,他几乎无暇顾及周至县翠峰镇老家的亲人。“工程建设不能停,每天两班倒,晚上也在干,回家的话只能到春节或者休年假,平时要回家得请假。”让王明波记忆深刻的是,今年7月24日上午的一场暴雨,洞河突发洪水,当时值班人员观测到水情第一时间上报,约10分钟左右,洪水从刚刚建好的大坝上汹涌而过。“当时大家都迅速撤离,否则不但会出现人员伤亡,而且设备还会面临被淹的危险,影响工期,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90后大学生工地上挑战人生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约有150名工人日夜坚守在洞河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而80后、90后约占一半,其中不乏有大学毕业生的身影。今年从西安建大华清学院毕业的周超在工地上负责材料,他说,来到这种艰苦的环境工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学校的一次招聘会让他与工地结缘。“大城市就业压力大,在这里每个月不但有三四千元的稳定收入,而且还有五险一金,对我们这样的90后来说,在涉世之初应该多学习技术,等有一定的积累再发展也不迟。”

和周超一块儿进工地干活的90后一共有9个人,其中还有一名女生,他们都是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陕西省首个PPP水利项目落地开花

据了解,洞河水库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发电和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的III级中型工程,有拦河坝、泄洪表孔、泄洪底孔、引水洞、电站厂房和变电站等,工程先后多次开工建设,均因建设费用不足、管理体制制约、后期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等因素停工缓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政府和企业合作,为项目输入了新活力,促成了陕西省首个政企合作的PPP水利项目在洞河水库工程落地开花。记者从陕西省水务集团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已与15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融资协议800多亿元,投资管网建设100多公里,日供水能力20多万吨,供水人口覆盖26座县城200多万人口以及30个乡镇近200万群众,供水、融资、水源、水电、渔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六大业务蓬勃发展,为全省公益类企业推行PPP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本报记者张维

相关链接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营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PPP模式之所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是因为政府参与了经营的全过程。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新闻推荐

两会新期待

王家春委员应邀为媒体书写参会寄语。记者杜静波摄让更多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今年63岁的柴敬涛来自周至县富仁乡,做环卫工作刚满一年。记者见到柴敬涛时,他正在小寨十字清扫街道。在与柴...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