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爱与痛
孩子们的世界纯真得不含一丝杂质,孩子们的双眼清澈如水滴。面对孩子这稚嫩,童真,鲜活,脆弱的群体,我们时常会感念生命的力量、温暖与延续,即刻心生舐犊之情。
每个孩子都应当被珍重,被呵护。善待他们,意味着善待我们的未来。因为,每个人童年所经历享受的一切,所拥有的心境,都会在未来漫长一生中留下深刻烙印。
时下,难以破除的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催生了太多长久分离的家庭,数以万计年幼的留守儿童守在乡村,日夜期盼着为生计远走他乡的父母。团聚是奢望,亲人之间情感的缺失,也许是孩子们一生的遗憾。
孩子们毕竟太稚嫩,幼小的心灵承受着成年人也惧怕的分离之痛,旁人看了也揪心。周至县四屯镇中心学校的吴柏喧整整三年没见过父母,他最期待能见他们一面,叫声爸爸妈妈。可城里孩子稀松平常的愿望,在他家里难于登天。爸爸妈妈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触碰眼泪便如开闸之水,根本止不住。
周围的小伙伴们,情况也都差不多,学校里近五百学生,留守儿童占了80%,他们大多来自周边五个自然村,成长中本应最需要陪伴的岁月,亲人长期缺位,使得孩子们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加敏感 、固执 、脆弱、内向……种种综合问题集中投射在这批特殊的孩子们身上。好在学校条件能相对好些,也及时关注到孩子们眼下的难处,虽然学校不能代替父母,但能解决的,都尽力去帮孩子们。
这两年,学校里开办了足球、舞蹈、棋类、美术、手工、电子琴、朗诵、图书阅览、武术等兴趣小组,属于孩子们的天真和笑脸又回来了。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培养起孩子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孩子的自愈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当集体生活多了起来,孩子们便能集中在一起取乐做伴,一同在户外活动生龙活虎、挥汗如雨,以往灰色忧闷的生活也生出了乐趣,心绪渐渐开朗。只是在美术班里,孩子们笔下画得最多的还是爸爸妈妈……
每一代人,都会被裹挟进时代洪流中身不由己,留守儿童也许是这个时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代价,现状无力改变,只希望,孩子们能牺牲少一些,过得好一些。
图一 三年多没有见到爸爸妈妈的留守儿童吴柏喧写下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不禁泪流满面
图/记者 尚洪涛 文/记者职茵 实习生张君睿
新闻推荐
背着同学一起成长追踪 周至县教育局号召 全县学生学习李强 市文明办欲推荐李强参评全省“美德少年”
本报讯(记者张志杰实习生吕家碧)4月18日,本报报道周至县马召初级中学15岁少年李强每天背残疾同学吃饭如厕的事迹,这两天,报道引发强烈反响,不少读者和网友给李强及“爱心小分队”点赞,也为李填坤的...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