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在教育扶贫工作岗位上 ——追记市教育局高教职教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赵博
■记者 司文
赵博是西安市教育局高教职教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一名普普通通的政府工作人员。3月4日,他在教育扶贫现场倒下;3月5日20时20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又是不普通的。同事们都说:能像他一样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太少!妻子和朋友们说:赵博是他们见过的最善良正直有爱的人。
生前仍难忘三件事
抢救三个小时奇迹并未发生
对张斌来说,赵博生前的一句“哥,我坚持不住了”还久久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张斌是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多年一起共事的点点滴滴,让他和赵博成了无话不谈的兄弟。张斌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一起坐在去周至扶贫的车上,就好像有某种征兆一样,由于好久没见,全车人都睡了,只有他俩坐在车的最后一排攀谈。赵博给他说了三件事:一是说最近忙着信访调解工作,感觉压力很大,难度也大,但是会尽心尽力去做。二是说没能照顾好父母,陪父母的时间太少了,感觉很遗憾。三就是说女儿带给了自己很大的快乐。
“没想到这就是他最后给我说的话。”张斌难过地回忆起3月4日发生的一幕。当时,他们刚到村委会二楼,正准备填表,赵博用力抓住他的肩膀说:“哥,我坚持不住了。”大口喘着粗气,身子很沉。赵博拿出自己的哮喘药,手却已经不听使唤了。“本以为喷一下就没事儿了,没想到并没有缓解。”张斌说,他感觉情况不对,几个人赶紧把赵博抬下楼,开车赶往医院。“医生六个人一组,轮流按压赵博的心脏,三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们都没有放弃。”张斌泪如泉涌,泣不成声。赵博慢慢恢复了心跳、血压和脉搏。3月5日凌晨12点45分,医生和家属决定将他转到西京医院。但是奇迹并没有发生,赵博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记者了解到,赵博和他帮扶的贫困户关系非常好。除了局里统一组织的扶贫活动以外,他自己先后20多次走访慰问,还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
自2012年起,市教育局开始对口帮扶周至县四屯镇下三屯村,所有处级以上干部每人“一对一”帮扶一户困难群众。据长期驻村的西安市八十五中党总支书记常向毅介绍,赵博此前帮扶了一户四口之家,这个家庭目前已经脱贫,3月5日他原本准备和新的一户人家结对子。
同事眼里的好党员好干部好人
为人正直工作交给他完全放心
赵博1970年9月出生,1988年入伍,2006年转业到市教育局工作,2011年底任高教职教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
“春节前的一天,赵博在单位医务室量了血压,高压升到了180。我劝他赶紧回家休息,他却还操心着工作。”与赵博共事多年的同事邵丹说,赵博对工作兢兢业业、敢于担当,对同事、朋友掏心窝子地付出,把军人品质保持到了地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3月4日中午,赶着去周至的赵博还给邵丹发来微信,劝她不要因为家里的事心理负担过重。
“我亲爱的战友走了。”邵丹在朋友圈这样写道,她不知道自己回复的那句“谢谢”,赵博最后看到了没有。
“赵博就是一个好党员、好干部、好人,也是我的好兄弟。”市教育局高教职教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胡宗焕告诉记者,赵博2011年12月担任高教职教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几年来,跟赵博一起工作,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他总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交到他手上完全可以放心。公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朋友的事也是自己的事!”胡宗焕说。
张斌告诉记者,赵博同时也是市教育局工会的生活委员,但凡有老同志不在了或者遇上困难了,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老人料理事情。有一位老人特别依赖赵博,不管有什么事情,总是给赵博打电话,而不是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位老人说:“赵博真是个大好人,比我儿子还指望得住啊!”
家人眼里的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
每天五点多起床给女儿做早饭
“对我们的小家庭来说,本月有两个重要的日子。18号是我和赵博结婚17周年的纪念日,22号是女儿的生日。上周我们一起为女儿选了家过生日的餐厅。没想到……”昨日,记者见到赵博的妻子雍娜娜,提起丈夫她泣不成声。赵博突然离世,给妻子雍娜娜带来的打击令她近于崩溃,也让她在感情上一时无法面对丈夫已经去世的事实。
雍娜娜告诉记者,在家人眼里,赵博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对妻子和女儿情真意切,悉心照顾。对待父母,更是孝顺有加,无论多累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陪伴父母,哪怕周末赶去给老人做顿饭。
在妻子雍娜娜眼里,赵博对工作更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告诉记者,赵博出生于军人家庭,其父亲驻守边疆多年,对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赵博也是一样。”在四医大工作期间,赵博担任教导员,可以说,对他的学员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雍娜娜回忆,当时有学员生病,赵博就在家里做好饭给学员带去,像照顾自己家人一样,悉心照顾。赵博突然离世,他此前带过的学员们也纷纷从各地赶来凭吊。
“我和赵博都是军人,他对我的好,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雍娜娜说,她不擅长家务,家里很多事都是赵博一手打理。对于他们心爱的女儿,赵博更是心疼到骨子里。“赵博平时工作非常忙,有时加班会回来很晚,甚至通宵加班。但是赵博每天五点多起床给女儿亲手做早饭,早餐样式每天几乎都不重复。他说,他平时忙,顾不上照顾孩子,亲手能给孩子做顿早餐,看着孩子多吃几口,就感到幸福极了。”雍娜娜哽咽着说,平时女儿只要想让爸爸陪她玩,不管多累,赵博都会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
雍娜娜抽泣着说,当天像往常一样,他很早就起床,给妻子和孩子做了早饭。“他是个敦厚朴实的人,几乎没什么浪漫的惊喜给过我。”雍娜娜回忆,但有次自己生日,一向不懂浪漫的丈夫送了玩偶花束给她,让她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妻子。“赵博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他突然走了,甚至没留给我一句话。”
学生心里他既是老师也是兄长
耐心细致是大家的正能量
赵博转业到市教育局工作之前,有多年的部队工作经历。在第四军医大学工作期间,他先后任学员旅副团职教导员等职,其间与学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学员们的心里,他既是老师,也是兄长。
得到赵博离世的消息,第四军医大学02级口腔系学员曾宁碧从重庆赶来吊唁。她说,得知赵博去世的消息,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时间赶来凭吊,想见当年的教导员赵博最后一面。曾宁碧哭红了眼睛,“我当时是个比较叛逆的孩子,教导员对我的帮助终生难忘。”
曾宁碧告诉记者,当时的学员年龄差距较大,从16岁到30岁不等。一些年龄较小的学员比较不服管,但只要是赵博的话,大家都会听。“赵教导员是我们的正能量,他为人正直,耐心细致。记得当时有个学员,每次一受到批评就离队出走,每次都是赵教导员把他找回来,耐心讲道理,一点点从做人到做事教他。”曾宁碧回忆,2003年“非典”时期,有个学员因发热被隔离观察,赵博每天都去看望这个学员,安抚学员的情绪。
新闻推荐
■记者闫珅王迎谨/文王旭东/图渭河边、铁路旁、深山里,一棵树、一把锨、一桶水,树长高、风景成、悦身心。又到一年植树时,记者来到渭公式三角洲、三桥铁路旁、周至深山里,走进林木深处,走向植...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