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退休后依然放不下作曲“老本行” 4年“抢救”民间音乐上千曲

三秦都市报 2016-05-09 12:16 大字

创作中的郭全明

“民间音乐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当地的民俗习惯相融合,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相结合。我退休4年多来,除了为一些重大秦腔剧目作曲外,把大量精力花在了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乐曲上,到现在已经收集了1000余曲。”昨日,64岁的郭全明老人介绍着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退休后放不下“老本行”

昨日,记者来到西安市含光门内的郭全明老人工作室,他左手扶着额头,右手拿着一支铅笔,一边低声吟唱着,一边在白纸上写着“1、2、3、4……”听见脚步声,他微微扭过头扫了一眼,用铅笔轻轻指着沙发,示意记者先坐下。

过了大约3分钟后,他将铅笔“啪”的往桌子上一扔说,“费脑子得很,正在给一部秦腔剧本作曲呢。”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桌边一张沙发前坐下,双手揉着太阳穴说,“渭南市闹(创作)了一部以安康移民搬迁为题材的秦腔剧《家园》,准备参加今年举行的第11届中国文化艺术节,我负责作曲,创作已经完成了,个别地方需要再修改一下。我的创作理念是,在这部大剧里面,用现代手法把陕西元素与秦腔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因而比较费神……”

郭全明4年前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作曲岗位上退休。退休后依然随时听候单位召唤,只要有新剧本需要作曲,随叫随到。郭全民为自己退休后依然还能为单位做点事情而自豪。除此之外,他还先后为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新出秦腔剧目作曲。

“以熊宁为题材的秦腔音乐剧《七彩哈达》是我临退休前创作的,退休后的作品有《于成龙》、《静静界河》,还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秦剧《柴生芳》。”郭全明说。

4年“抢救”民间音乐上千曲

老人说,他的老家在周至,1970年在周至县剧团工作,5年后前往西安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铜川市剧团担任作曲,1984年被调入省戏曲研究院直到退休。“退休以后,我有了大量时间自由支配,无论走到哪,都会留心当地没有经过书面保存的民间音乐,这些音乐多是口口相传而来,一些在传播过程中已‘失真’,有些民间音乐面临失传,要是不赶紧把他抢救性地保存下来,慢慢就消失了。”说到这里,老人显得十分急迫。

他告诉记者,民间音乐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具有连结今天与过去的连续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乐曲只有上了年龄的人会唱,年轻人不感兴趣,没有书面记录,没有人唱了,也就再听不到了。“我每走到一个地方,找上一些会唱的人,他们唱,我拿笔记录,回来了再进行分析、校正,然后完整地将其保存下来,从退休到现在,已经整理出来了1000多个了。在这几年的作曲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把这些乐曲渗透到剧目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它们‘活’下来。”郭全明说。

文/图本报记者赵丽莉

他们是一群闲不住的人 推荐热线:965369

新闻推荐

西安电视问政第二期举行 食药监局局长现场被送“三无食品”

市民代表向西安市食药监系统赠送“民以食为天”条幅校园周边的“五毛食品”、违规销售亚硝酸钠、藏匿在城中村的食品黑作坊、被保健品忽悠的老人、假冒的美容产品、管理者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